日前备受争议的中石化员工普涨300元工资只是垄断行业上调收入的开端。据记者获悉,包括中石油、电信行业、电力行业在内的一批垄断行业国企都在计划上调工资,部分企业上调工资方案已经上报国资委分配局。(《新京报》1月21日)
一周前,就在中石化曝出加薪消息之时,公众就担心引发连锁反应。果不其然,由中石化加薪点燃的垄断行业加薪浪潮席卷而来。
作为巨型国企、公共企业,其加薪要考虑到公平合理。如果说中石化加薪对公众影响还有限的话,那么中石油、电信行业、电力行业在内的一批垄断行业国企扎堆加薪,就让人对其后果忧心。
巨型国企扎堆加薪,会推高公共产品价格。石油、电、电信都是公共产品、民生产品,虽然国务院要求近期公共产品不许涨价,但加薪所带来的成本上涨必然要在“近期”以后消化,如此,一方面就为国务院长期抑制公共产品价格上涨制造了麻烦;另一方面,垄断企业消化成本的方式很多时候公众是看不见的,这部分成本迟早要公众来买单,并不像国家发改委某位人士所说,企业利润是在“企业内部循环”。另外,垄断国企加薪还有一些目的,比如说想向国家少交红利;再比如说,像广东的电价有下降空间,而加薪就缩小了这一空间。
另外,巨型国企频繁加薪,就使得行业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曾披露,垄断行业企业职工的实际收入是其他行业的5倍到10倍。垄断行业国企加薪,就意味着行业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比如说,中石油去年上半年已经将员工的酬金增长了三成二,时隔半年,中石油再次要求加薪,公众就不仅要问,中石油加薪频率之快、幅度之高何日是头?如果不加干预的话,就有你追我赶的趋势。
对于巨型国企的集体加薪,国资监管机构应予以重视。虽然国资委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有经营目标的管理主体。但是,这个机构还应该有一个角色,即公共服务机构。换言之,国资监管机构并不只是重视效率的机构,也应该兼顾公平,具有双重角色。从这个角度而言,国资监管机构应该对上报上来的加薪方案周全考虑,尤其要考虑到社会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