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80万吨乙烯全面投产 每年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

2013年08月14日10:5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乙烯项目 投产 1970年 乙烯装置 乙烯裂解 武汉工业 就业岗位 LDPE 火炬 南炉王

昨天进入全面投产状态的部分聚乙烯裂化装置 记者张宁 摄

武汉乙烯中央控制室 记者张宁 摄

17小时调试 一次开车成功

武汉80万吨乙烯全面投产

昨日凌晨4时48分,武汉80万吨乙烯项目裂解出第一批合格乙烯,标志项目全面投产,武汉“大化工”展翅腾飞。

12日10时58分,80万吨乙烯项目的核心装置——裂解炉开始投放原料石脑油,试车正式开始。中控室内,紧张与期待同行。试车近17个小时后,第一批生产出的乙烯抽检结果显示:全部合格。

武汉人40年追逐大乙烯终于梦圆,武汉化工区顾问汤礼忠说:“光乙烯办,武汉就成立过三次。”

大武汉,工业血脉如同两江交汇,奔腾不息。1958年,武钢第一炉铁水喷薄而出;1993年,神龙一厂第一台汽车下线;2013年,武汉80万吨乙烯第一罐乙烯分离……江城工业奋进没有句点。

据统计,汽车、装备制造、光电子、食品烟草、能源环保已成江城5大千亿板块。“80万吨乙烯投产后,武汉工业千亿板块又将新增一个大化工,化工区已布局环氧乙烷、碳五、碳九、芳烃四大乙烯下游产业。”武汉化工区管委会主任黄克强说。

昨日的开工现场,蓝天白云依旧,没有刺鼻气味。乙烯项目部介绍,安全环保总投入为24亿元,不让一滴油落地,不让一点气跑漏。

“武汉乙烯是首套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设备,终结中国乙烯设备51年的进口历史。”武石化副总经理邹余敏说,今后再建大型乙烯,武汉乙烯将是标杆。

乙烯被称为“石化工业之母”,产业链长,可以生产聚乙烯、二氯乙烷、乙苯和醋酸乙烯酯等,可用于制造衣服、塑料杯、轮胎、电脑、电视机等。武汉乙烯项目全面投产后,每年将为市场提供20多种、230万吨的石化产品,带动下游近1300亿元的产值,提供10多万个就业岗位。

见证>>>

本报直击乙烯投产前17小时

12日早上8时,本报报道组赶赴80万吨乙烯项目投产现场,见证乙烯投产前的最后瞬间。

准备:蓝色安全帽成唯一准入标志

12日

9:30

12日早上8时,80万吨乙烯生产基地的8号门前,几乎看不到进出的身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乙烯若干套巨大的设备,静静矗立。

9时左右,记者在生产区找到即将投料的关键设备——乙烯裂解装置。两名工人正在作业。1个戴着红袖章、蓝色安全帽的工作人员骑着自行车,正在扯起警戒线,一块指示牌上写着“即将投料,严禁进入。”

回到中控室,乙烯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不光是记者,许多员工也被禁止进入生产区域,“从9时30分起,只有戴蓝色安全帽的,才能允许进入。”

9时20分,中控室内出现几名外籍专家。他们负责下游装置LDPE(低密度聚乙烯)的开车工作,为了调试设备,已经多次来汉作业。比利时专家Billy说,“我们现在的热情就跟武汉的温度一样高,就等着投料产出了”。

10:58

投料:“南炉王”坐镇指挥

按照投产的原计划,要在10时左右投料。中控室里,聚集了四排电脑显示屏,第一排显示屏的最中间,坐着3个最核心的人物,投料的“南炉王”孟照锁和两名主操作员。

9时起,孟照锁就坐在了电脑前。他身边的主操作员,按照他的指示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

9时38分,孟照锁指示,“调整油,进料的时候手滑慢慢打开”,做投料前的条件确认。

10时05分,“压力涨了,复位不了,赶紧再检查。”孟照锁接连下指示,控制室内的警报声不停响起。

一位工作人员坦陈,这是第一次在乙烯大型工程中,大规模使用国产化设备,“设备今天正式实战,出现一些问题是可以预料的。”

10时58分,终于投料了。现场虽然没有响起掌声,大家无疑都松了一口气。

11时03分,孟照锁下令“升温升压,安全阀投上”,数据显示恢复正常,孟照锁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15:30

试运行:30厘米高的火炬

此时,距离投料已过去近4小时,多套装置里已经有了原料开始试运行。

原本,这些装置里充满了惰性气体氮气,加入原料后,氮气被排出,若气压不稳,需要排放到“火炬”口烧掉,不过,这会增加环境的负担。

在中控室的大屏幕上,火炬的现场被摄像头随时“盯住”,4小时之内,仅有几次火焰点燃,高度约30厘米。

乙烯现场指挥负责人、武汉石化副总邹余敏说,开工力求“零排放”,污水内部循环利用,废气也力争循环使用。

此时,在生产基地现场观察,炉子里并没有冒出白烟。

13日

4:48

成功:乙烯产品检验合格

时针渐渐指向零时,中控室内依旧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坚持在岗位上,等待乙烯的抽检结果。

“只有裂解的乙烯合格了,才是真正的投料成功。”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石脑油进入裂解装置裂解分离后,产出乙烯、丙烯等。“装置全部是密闭运行,外面看不到,只有通过抽检合格,才能说明投产成功了。”

13日凌晨4时48分,传来好消息,第一批乙烯经过化验,指标合格,通宵值守的工作人员难掩兴奋,消息很快传遍厂区。

也许是巧合,武汉80万吨乙烯项目投产成功正好撞上了传统节日“七夕”。“乙烯项目投产成功,就是武汉大化工产业腾飞的鹊桥。” (记者 冯欣楠 吴昊 耿尕卓玛)

人物>>>

“南炉王”孟照锁:

乙烯装置的

安全守护者

戴传武:

能经历这样的开工很难得

2009年,来自五湖四海的近300人聚首武汉乙烯。一年后,400人加入他们的队伍。如今,这支队伍达到995人。昨天,武汉乙烯投产成功,背后是这一批乙烯人的努力与坚持。

昨日凌晨投料成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南炉王”之称的孟照锁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武汉乙烯是目前国内国产化率最高的大型乙烯项目。国产,意味着有很多新问题需攻克。“南炉王”孟照锁的加入,为“通关”增添筹码。

1984年,孟照锁进入石油化工行业,早年师从大庆石化的“北炉王”周军,习得一身过硬的裂解炉操作本领,是业界公认的“拼命三郎”,在广州茂名,孟照锁先后开起了30万吨乙烯和全国最大的百万吨乙烯两套装置,而后又参与大庆、广州乙烯装置的开工。

2010年调到武汉乙烯项目后,孟照锁保持了这样的干劲。多年来,他形成习惯,上班前总会打个电话,询问装置情况,有时半夜起来看厂子里的火炬,如果火炬很大,就会不由自主地赶到工作岗位。现在,他是80万吨乙烯装置的安全守护者。

化工生产是“一条龙”式,裂解炉堪称龙头,而孟照锁就是控制龙头的人。“原料在管子里停留的时间越短,乙烯产量就越多,但同时原料停留的时间越短,操作难度更大。”这是孟照锁时刻都在思考、操练的事。

这一次为了乙烯投料,12日,孟照锁凌晨3时、5时两次回到中控室,监测实时数据,13日更是通宵未眠。

武汉乙烯顺利投产,疲惫却兴奋的孟照锁感叹:“开咱国产乙烯最过瘾。”

3年前,孟照锁把武汉乙烯新招的5、6名应届生收为“关门弟子”,刚满26岁的戴传武就是其中一位。

乙烯投料当天,戴传武担当乙烯裂解的主操作员,“既紧张又兴奋,投料前,12点半才睡着,脑子里一遍遍过着细节。”

2010年,他从武汉工程大学硕士毕业,“学校学的是理论,现在是实打实的操练,能经历这样的开工很难得”。

投料现场,戴传武操作有序,冷静淡定。戴传武坦言,“因为师傅就在旁边,心里踏实多了。”

“投料过程中,最重要是温度、热量的把握。”戴传武的工作主要是在投料指令完成后,匹配相应的天然气。通过天然气的适量投放,达到实时调节温度的目的。

12日下午,记者见到戴传武时,他连午饭都还没顾上吃,“就是口干,一直对着对讲机喊”。

虽然不在中控室内,郑捷的工作却为乙烯投料“保驾护航”。

他的工作是安全监护,对每个泄漏点进行监控、排查。昨日产品宣布合格时,他正手执电筒,巡检装置的每个细节。

与他同样欣喜的是在中控室内的女友。两人2009年从承德石油高等化工专科学校毕业,一同进入武汉乙烯,郑捷负责现场的安监工作,女友担任乙烯裂解分裂中分离程序的主操作员。12日,她一动不动地在屏幕前盯了近12个小时,关注每个数字变化。

郑捷出生于1987年,他说:“我们都为乙烯而来”。为了这次投料,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儿。

乙烯检验合格,但郑捷并不松懈,“现在还很关键,今天还得熬夜。”他说,也许要全部设备运行稳定后,才能松一口气。 (见习记者 耿尕卓玛 记者 吴昊 冯欣楠)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