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劳动村,一位帮着家里给猪喂食的孩子。
正在吃午饭的孩子们,他们每天拿着带来的铁皮碗到陶老师家打饭,一份土豆一份酸菜汤。
5公里外的学校
熊守会坐在破败的教室里上课时,她的妹妹还在村外5公里的地方上学前班。每天早晨,这个小姑娘就要跟村里其他年纪稍长的孩子一起摸黑走山路,每天来回两个小时。熊守会的母亲说,虽然镇里学校的条件相对泥树小学要好得多,但实在太远,“冬天天亮得晚,黑得又早,他们还得带着手电筒上学。”“现在算不错了。”陶进军说,铺满石子的马路还没修好时,孩子们上学更困难,还时常因为山路泥泞狭窄,伴随着摔下路边高高山坡的危险。不过,路虽然宽了,一些摩托车、汽车经过时,危险仍然存在。而这只是不少农村子弟上学难的缩影。
留守家庭生活难
因为村里大多数是留守家庭,老人们无暇顾及年幼贪玩的孩子,陶进军总担心,孩子们万一出事了,都可能没人知道。“我们也希望能在家里守着孩子们上学放学,让他们平平安安的,但靠什么养活他们呢?”熊守会的母亲有自己的无奈。和村里大多数青壮年一样,她的丈夫、熊守会的父亲也外出务工,但“每个月赚的那点钱,连他自己的生活费都不够”。据陶进军介绍,泥树小学每个孩子一学期的学费是200元,镇上的一些学校更是高达700元,“每个村低保配额有限,像熊守会家里这样没有低保的家庭还有很多,这里自然条件又不行,只能种点土豆玉米糊口养牲口,大家不得不出去打工。”陶进军说。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离开泥树小学时,听到孩子们起伏的读书声,他们是这里的希望。(记者周岗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