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教材背后
高手所编教材太深内容全删
记者获悉,中学版本的校本课程的统一教材最快于明年亮相。相关知情人士透露,因教材初版是由宽街中医医院的医生主要负责编写的,内容较为专业和深奥。因此,在试行版中,此部分内容已被全部删除,将把中医专家、教育专家、心理认知专家、文化专家等汇集在一个平台上,改为用通俗的语言把基础的东西讲明白,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
探访试点校
北京五中分校:中医知识融入选修课
坐落在地安门东大街北侧的北京五中分校闹中取静,与其他中学的最大不同是,它有一套自己的课程体系,共有职业体验课、创意手工课等43门选修课,中医健康与养生课即是其中之一,而包括烹饪、武术等校内特色课程则让孩子们将掌握的中医传统文化由理论应用到实践。
该校教务主任韩竹介绍,学校通过一门中医选修课和覆盖多门传统课程的“1+N”模式来使学生们真正理解、掌握并喜欢上中医文化。中医健康与养生课是由北京中医研究所的中医专家负责讲解,目的是让学生们了解中医文化,普及正确的养生理念。课上会根据不同的体质,给学生们一些最基本的养生茶配方并教他们煮药茶。希望在向学生灌输健康养生理念后,他们能把这些知识理念带回家,与家庭成员共分享,让健康养生的观念进一步得到扩散。通常以小故事的形式来介绍古代名医,教学生正确看待中西医的差别。
同时,通过组建包括多学科老师在内的中医教研课题组,草拟了一本《中医药文化初中教学用书》,其中,将结合语文、历史、生物、健康、体育等课程内容,将中医治未病、天人合一、贵在仁心等理念贯穿其中,于本学期起正式用于课堂上。
武术课亦是如此,一套太极拳打下来,初二年级的丁傲轩和王子涵显得气定神闲,仅一个学期,就已将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16个招式做得像模像样,他们最大的收益是学会了调整气息,如遇到难解的数学题时,调整气息可以摒除紧张情绪,而将精力更集中。“你得先将语速慢下来”,当被记者问及如何调理气息时,王子涵笑着说道。
对话
市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
普及青少年中医知识可避免陷文化“误区”
京华时报:中医文化进校园预期达到什么效果?是否有强制指标?
市中医局:中医文化进校园不是要讲中医知识,就是一种文化的熏陶,一种中医保健理念的熏陶。比如牡丹既是药、也是花,也是诗歌,不是为了让孩子了解牡丹是属于哪个科哪个目,有何功效,而是让他知道中药是种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和中医有关,和国学、中文也有关系。不论是开设中医选修课,还是让孩子们亲手种百草,看到草药的生长变化,都是想让孩子身体、心理的成长发育更健康,比如合理膳食可以减少小胖墩、脚趾抓地可以预防近视眼、辨证论可以提供解题思路、天人合一则会让孩子们的焦躁易怒感减轻。但抓普及到什么程度,并无定论,至少孩子是知道祖国医学是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
京华时报:目前,社会上有国学启蒙班,部分学校也已开设中医选修课,这次中医进校园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市中医局:此前部分学校已经在做了,但这次是想通过全市层面的规范,把传统文化进校园形成统一的模式,固定下来。除了中小学版本的校本课程外,我们对校园内的中草药种植也将进行规范,设计一批外形和变化与孩子兴趣吻合、药食同源的品种,包括迎春花、连翘、薄荷、百合等,目前专家正在制定。孩子的兴趣很关键,周杰伦的《本草纲目》一下子就把孩子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但多是因为对明星的崇拜。随着中医文化的普及,可能以后孩子们会对歌词的内容更感兴趣。
京华时报:近日媒体报道的“甘肃医务人员9天打通任督二脉”的消息是否体现了小说文学和中医文化的混淆?
市中医局:“打通任督二脉”在文学理念和医学理念中是有所不同的,是武侠小说的术语或感受,但中医上并不存在此说法,如果认知医学规律,可以避免此类误解。因此为了让孩子们正确了解穴位的位置和作用,不舒服的时候如何进行简单处理,我们也会对孩子教授一些简单的穴位知识,让孩子们知道,晕的时候可以掐掐人中,恶心的时候捏捏合谷。
链接-读本揭秘
记者在《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读本(小学版)中看到,既有“扁鹊望齐桓公洞察入微的中医望诊”、“道人仙方疗骨伤动静结合的中医骨科”“一味‘黄土’救太子钱乙与中医儿科”等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加漫画串联体现的中医基本知识,又有“春捂秋冻,到老不病”“胃不和则卧不安”等贴近生活的中医小常识。
同时,针对近年来不断升温的“航天热”,读本中也与时俱进地设有“中国航天员的‘私房药"章节。“受太空因素的影响,航天员可能会失去方位感,发生头晕、呕吐、恶心等,但(‘神舟七号’)3位航天员没有一个发生此病”,因为中医专家专门为他们配备了包括汤药、药茶、药浴、按摩、理疗等“私房药”,还有可提高心血管功能的“太空养心丸”。(记者李秋萌实习生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