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受访者感觉大学生中存在“草签族”

2012年03月20日15:1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择业 保底 草签族 就业指导中心 就业协议书 应届毕业生 职业规划 求职 高校毕业生

现在正是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一些大学生“骑驴找马”的现象屡见不鲜。他们通常先与用人单位签一份就业协议用来保底,遇到更好的企业时,不惜支付违约金跟原来签约单位毁约,人们形象地称他们为“草签族”。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107人进行的调查发现,99.2%的受访者感觉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草签族”。受访者中,15.9%的人从事招聘工作,在读大学生占15.9%,大学已经毕业的人占62.4%;80后占48.0%,70后占28.9%。

74.9%的人认为就业竞争激烈导致大学生毁约

在北京一所民办大学读大四的李静(化名),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临近毕业,看到身边的同学陆续找到工作,她着急又迷茫,“不是每个毕业生都可以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上了这么多年的学,总怕自己找不到好工作,只能‘骑驴找马’了。”

李静两个月前被北京一家商场录用,从事前台工作,但她还是继续投简历、参加面试,终于又找到一个大企业的管理培训生的工作,“这个工作无论从薪水还是以后发展方面来说都比做前台强”。她特意去那家商场道歉,争取了解约的机会。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王蕊发现,自己身边的一些同学早早地就签了一家单位“保底”。“我们这个专业女生不太好找工作,有些物流公司直接就要男生。所以女生一般有个不错的机会就先签下来,这是客观情况决定的。”

在北京一家经营收藏品的民企工作的姚利霞女士,负责招聘销售人员。她发现,多数来应聘的大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不强,对求职工作的准备不足。她录用过几个应届大学生,应聘时他们认为这份工作很好做,但实际工作起来,很多人发现跟他们想的不一样,存在心理落差,就会出现毁约的情况。

受访者对大学生签约后又毁约的行为持什么态度?26.2%的人表示“支持”,28.2%的人表示“反对”,45.5%的人表示“说不好”。

王蕊认为,签约又毁约的现象,是在供大于求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产生的。应届毕业生工作后,不好再张口向父母要吃要喝,迈入社会就要对自己以后的人生全权负责,一般家庭的孩子不会拿以后的人生开玩笑,“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有无奈有压力,后面有更好的选择,几乎没人会放弃更好的。”

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钱静峰认为,签约又毁约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准,有些同学跨专业找工作,后来又找到了更好的;另一种情况是,企业来学校招聘的时间不同步,“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存在竞争,有些企业过早进入校园抢人才,而那时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启动招聘,在某种程度上是逼学生早签约。”

大学生先签约再毁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74.9%的人认为原因是“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想要更好的就业机会”;51.4%的人认为原因是“大学生缺乏对职业正确的认识”;39.6%的人认为是“用人单位强迫学生过早签约的结果”;38.7%的人认为原因是“学校追求就业率的影响”。

智联招聘校园关系高级经理孟广表示,近两年特别好的企业和低端企业的大学生毁约行为比较多。特别好的企业招聘的大学生,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非常高,除了合理的薪资,更看重企业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未来的职业发展通路等。若发现企业不具备这些条件,这些学生就可能会毁约。而低端企业的知名度不高,求职大学生会先签下来“保底”,一旦有更好的机会,难免毁约。

“还有一些企业招聘声势、规模很大。在招聘过程中,夸大了自身的优势,学生的期望就高了。但大学生到了企业后发现落差很大,也会毁约。比如一开始招聘的职位是总裁助理,实际上做前台的工作,大学生自然会流失。”孟广说。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