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别让校庆成为社会负担
在山东潍坊某化工厂营销人员李建华眼里,有些“校庆”就和公司开业、竣工典礼差不多,都很商业化,很少有学术性的东西,体现不出高校的定位、特色和理念。这样的校庆只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新华信咨询公司咨询师鲍相宇也感觉,一些校庆并没有传达出大学应该有的形象。现在的校庆都是比较外放型的,请来的基本都是知名人士,办得非常行政化。
“对于很多学校来说,校庆就是一种广告,校方看重的是宣传效应。这样就只能考虑把摊子铺大、看上去更有面子,才能更吸引大家的关注,因此也就变成了‘形象工程’。”古力说。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校庆可以在相当范围内宣传学校的办学成就、学校历史,扩大知名度,并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多数学校的校庆通常不只是那一天那一场的庆典,前后通常会举办一系列的学术活动,比如各种学术报告、演讲,也会增加很多学术内涵。
“需要注意的是,有个别学校比较注重形式。花了很多精力、很多钱,把场面搞得很大,又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刘海峰认为,校庆需要加强学术内涵的分量,而不是单单搞一个庆典。可以借助校庆的机会,梳理一下学校的校史,总结经验、成就,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
当下校庆有什么问题?调查中,79.2%的人表示,校庆成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73.7%的人指出,校庆成了各类官员、名人明星亮相的秀场;66.6%的人指出,校庆成为“烧钱行为”,铺张浪费;61.2%的人表示,趁校庆赶建形象工程,劳民伤财;53.8%的人认为,借校庆敛财甚至变相摊派,增加校友和学生家长的负担。
“对于高校来说,校庆的主题就是两个,学术和反思。”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很多学校已经把校庆的定位和功能“异化”了。一些校庆成为学校展示政绩、业绩、形象的机会,甚至是公关交流的机会。
他说,哈佛大学校长在校庆上的讲话,就是在反思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否真正坚持了原则。我们很多高校却都在谈成绩,动不动就自称“发展最快”、“进步最快”。实际上这反映了办学的急功近利。
詹宏毅认为,校庆出现问题,和社会对于大学的评价体系有关。现在整个社会的观念是,一所大学在社会的层次和影响力,都是通过校友的级别和地位来体现。校友级别、地位越高,大学受社会的关注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