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在新的一年,也许我们应当超越‘教育能改变吗’这样被动的提问,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探索教育变革的动力机制,促进每一个力所能及的改变。”学者杨东平如是说。
2012,教育不只是期盼,更是行动,是转变。
跨越,确保4%如期实现
对4%的追问,曾经是国人心中的痛。
2011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表示,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将实现占GDP4%的目标;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指示,确保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
就在十多天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情况,介绍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的情况。
“教育是对未来的投资,而不是开支。”2012年,将成为4%目标的实现年,也将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曾表示,“我们对教育的投入不是差不多了,而是应继续优先发展。”
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提高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等等,都成为优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有了钱,还要用好钱,用的是地方。建立健全财政拨款、监管的体制机制,完善国家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制定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办法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