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公平与选优,“鱼与熊掌”的困惑
“偏远地区的孩子虽然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享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但他们一贯自强的精神和通过努力达到的德才兼备,同样满足了清华选才的基本条件,所以清华希望在进入大学的时候,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支持,助他们展翅高飞。”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说。
入选清华大学“自强计划”的学生将在高考中享受30至60分加分,这在一分隔开数百人的高考中,意味着将获得明显优势。
2012年,高校自主招生不约而同注重公平,一方面和之前社会舆论呼吁寒门学子在大学中的比例越来越少有关,另一方面,也是高校自主招生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我国2003年开始实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近10年来,实施自主招生的学校越来越多。伴随着招生总量的扩大,每年新政策不断被热炒,自主招生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其中最显著的莫过于“联盟”。
2010年,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5所大学首次实行自主招生“五校联考”,统一命题,考试成绩共享并互相承认。2010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大学宣布加入“五校联考”,形成“七校联考”(即“华约”)。同年,北京大学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组成13所学校参加的自主招生考试“联盟”(“北约”),加上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8所理工学科高校的“联盟”,国内形成了自主招生考试的三大“联盟”。
高校认为联盟考试避免学子赶考,是一个趋势,但是公众忧虑这会不会成为“小高考”。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在联盟刚形成时表示,高校自主招生设计的初衷是在普通高考之外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和渠道,体现高考多样标准的评价取向,使高校能够把那些学有所长、某个方面很有特长或综合素质很全面的优秀学生选拔上来,不会成为“小高考”。但是,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联盟培训班广告看来,一个多样化选才的方式演变为新版本的应试教育不是没有可能。据记者了解,为了更多的学生考进名校,不少中学都在暗地里办联盟考试的培训班,家长纷纷带孩子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