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孙先生的女儿刚刚念完小学。前几天,孙先生无意中给女儿算了下,去年一年,女儿光花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捐款上的钱,就有四五千。
一个六年级的孩子,捐款就捐出去四五千,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孩子间的互相攀比,还是老师的一些错误暗示?
老师几句表扬,让女儿越捐越多
孙先生是宁波象山人,平时工作忙,对女儿的学习过问甚少,学校组织捐款,都是由孩子的妈妈和奶奶搞定。
“前几天几个大人坐在一起聊天,无意中聊起孩子的捐款,就算了算女儿捐款的数额。几个人凑在一起一算,当时吓了一跳,她去年捐款就拿出了四五千。”虽然孙先生家里还算富裕,但几个大人也被这个数字吓到了。
孙先生仔细问了女儿,才知道这一学年女儿学校一共组织了4次捐款,分别是干旱、地震、助学、帮助贫困山区小朋友建图书馆,平均下来,女儿每次捐款数额在1000元左右。
会不会是女儿偷偷拿了钱自己花了?对于记者的疑问,孙先生极力否认:“这点我保证她不会。”
那么,孙先生女儿又是怎么看待自己的高额捐款呢?“钱都是妈妈奶奶给的,后来老师说我是班级里捐得最多的人,给班级争光了,就表扬了我,之后每次捐款,我就想继续捐那么多吧。”她说。
捐最多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吗?孙先生女儿说:“感觉大家都捐得挺多的,我也不能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