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问题严重"占坑"4年花10万 小升初为何久病难医

2011年09月06日09:0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小升初 择校费 电脑派位 保送生 入学方式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初中阶段 升学竞争

原因

有令不行,择校费不降反升,行情看涨

“想不择校都难!”一位爸爸,从孩子一上学,就开始研究择校问题。他分析道:“为什么宁愿花钱也要择校呢?还不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均。”他感慨,“平民百姓要想让孩子享受相对较好的教育资源,必须掏钱择校。”

对此,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小升初”困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有令不行,政府管理难度大。报告指出,在“小升初”择校竞争中,政府、学校和市场、家长和学生是三个主要的利益相关方。一方面,主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家意志、法律规定非常明确,一方面,市场推动和家长的择校需求十分强劲。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软弱被动的是政府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多元择校架空免试就近入学。在90年代,“小升初”政策明晰而简单,即考试入学为主和极少数的择优入学,保送生不足5%。随着“占坑班”、推优、特长生、条子生、共建生等择校途径的增多,通过划片、电脑派位免试就近入学这一“小升初”最基本的入学方式逐渐萎缩,参与电脑派位的人群已从起初的80%以上降至不足50%。

在“小升初”的升学竞争中,少数重点学校为提高升学率抢挖优秀生源,人为地将好学生集中在一起,形成重点学校教学质量高的假象,进而可以得到更多的择校生生源和高额择校费。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马太效应”日益严重,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怪圈:择校费收得越多,名校资金就越充分,师资队伍就越雄厚,教学设备就越充足,教学水平就越高。学生愿意来,家长就更得掏钱……

2010年底,教育部发布“禁令”,要求各地3到5年基本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但是,广州、北京、南京等地中小学择校费不降反升。在一些城市,收取赞助费是合法的、甚至“明码标价”,各地捐资助学择校费都看涨,有的已超过10万元。

思路

取消共建生和条子生,设立学校最高标准

2010年,“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义务教育法以及有关地方政策、法规,也已作出明确规定和部署。然而,多年以来,“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对“牛校牛孩”的强烈追求,使得“虎妈”、“变态娘”越来越多,形成了巨大的惯性;再者,择校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社会利益链,动谁的“奶酪”都不容易。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网络调查显示,公众认为治理“小升初”择校热需要多项措施合力解决。首选为“均衡教育资源,有效缩小学校差距”,占79.8%;其次为“全面公开的阳光录取招生程序”,占42.5%;还有40.2%的人认为应该“恢复‘小升初’统一考试”。

报告针对北京市当下“小升初”的乱象,提出“六管齐下”的治理思路——“规范办学行为、调整小升初政策、缩小学校差距、改革办学体制、社会监督、教育问责”。具体来看,杨东平给出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2012年,实现取消赞助费和择校费;2013年,实现取消占坑班,还要调整划片、扩大就近入学,并且取消共建生、条子生和推优生;在2015年取消初中阶段的重点学校,实行示范性高中名额下放,实施教师流动制度以及学校合理布局均衡配置资源。

共建生是北京特色的“小升初”政策,由国家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与重点学校通过“合作共建”,满足本部门职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在杨东平看来,北京市义务教育秩序整顿最为艰巨的任务,是取消共建生和条子生,而这项措施的本质是限制权力。调查建议,首先公开政府机关与名校共建的状况,逐渐减少名校招收共建生的比例,到2013年全部取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国家机关要做出表率,率先取消与名校共建的制度。从现实出发,在条子生短时间内不可能彻底取消的情况下,可借鉴一些地方的做法,建立公正的程序,限制比例和数额,条子生需通过市、区教育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在报告中,给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设立“最高标准”似乎是一条颇为新颖的思路,以此来限制示范校过度发展和豪华学校的出现。国家的财政教育经费,原则上也不应再投向重点中学。(张烁 董雅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