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物馆夹缝中生存 养在深闺成"失落"的风景

2011年07月19日11:1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学校档案馆 风景 深闺 藏品 北京市博物馆条例 校史展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

出路

高校博物馆应“名正言顺”

面临的难题能否解决呢?

高校博物馆聚宝却不聚人气儿的尴尬,教育部等相关单位早在2001年就已经关注,并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博物馆珍品搬到网上。

迄今,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等18家数字博物馆都已上网。

然而,北京很多博物馆至今甚至还没有自己的主页,有些只是在学校网页上简要开列出地址、参观时间等基本信息。

就藏品数量而言,全国150多家高校博物馆拥有的藏品之和,甚至超过故宫、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7座知名大馆的总和。可以说高校博物馆是一笔可观的社会文化资源,如何才能更好发挥社会功能? 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认为,“理顺体制是首要任务”。

目前高校博物馆的人权、财权、物权在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同时接受文物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依法监督,实际上为“两条线”。

对教育部门来说,教育经费更多用于教学,对博物馆的投入比重小,而文物部门则只提供业务指导,这就容易形成“两头都管,但两头都不重视”的现象。

一些业内人士就此提出,明确归口管理和落实专项经费是高校博物馆长远发展的保障。这两个前提确立了,其他问题解决就容易得多。

对于有人认为高校博物馆“无需向社会推介”,采访中多位专家学者并不认可。他们认为“不仅应当积极推介,而且应由专业人才专职管理博物馆,这对高校挖掘自身学科优势,推动高校博物馆良性循环都有长远好处。”

宋向光建议说:“高校博物馆本身是非盈利单位,但需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可以拓展经营项目,比如纪念品、书画、配套餐饮、录像、摄影、复印、邮寄服务等,既可以吸引更多参观者,也可以成为校园学生勤工俭学的工作场所,是一举两得。”

他告诉记者,国外多数博物馆不以门票赚钱,而是化门票经济为消费经济、服务经济,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建设与发展将纳入规划

今年5月,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提出要将高校博物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并且首次明确了高校与文物部门的权和责。

按照通知精神,教育部将会同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制定“普通高等院校博物馆规程”,设立高校博物馆发展指导委员会,建立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联席工作会议,并定期向社会发布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状况信息,引领高校博物馆发展。

主管业务的文物部门则与高校博物馆走得更近:将“质量监控”、“馆际交流”、“行业规范”等提上日程;协调高校做好高校博物馆的设立注册登记工作,将高校博物馆纳入行业评估和质量监控体系;将高校博物馆纳入博物馆协作网,在藏品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业务活动领域开展密切地交流与合作。

拿着这份通知文件,指着上面校长的批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医史部主任郗效挺高兴,她对记者说:“我们最近都在学习这个文件,国家开始重视高校博物馆的建设,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