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教育部今年6月起公开征集减负良策,实际情况又是如何
教育部此前表示,今年6月起向社会公开征集减负良策。一贯为社会所热议的减负等于“加正”的教改怪圈,是否能被终结?记者寻找到这位“变态娘”,亲身感受到了这位母亲真实的无奈。
这位母亲原是一名中专老师,现在做个体生意。她告诉记者,女儿今年12岁,刚小学毕业。从三年级开始参加培优、上奥数班。看到女儿一度被奥数折磨得内向、忧郁、少言寡语,她也允许女儿中断过一段时间的培优,但面对“小升初”的压力,迫不得已又拽着女儿重回培优大军。
她坦言,当前取消小升初统一考试、控制上课时间和作业等措施,看似为孩子们减了负,然而实际情况远非人们想象的美好。一些名牌中学为了获取优秀生源,设立了诸多路障和门槛,如奥数获奖证等。为了进入名校,有的孩子下午不去学校上课,直接参加培优。有的孩子从上学到小学毕业,要积攒一大摞奥数证,减负的效果全都体现在了加正上。
武汉武展广场一家培优机构负责招生的女士告诉记者,暑期语文培优班80个名额,刚开始报名就报了50个名额。“不早点报名就报不上了,再拖下去,就算报不上了也没有好座位。”
记者查看了相关培优费用,一般为15次课时900元,英语和奥数的费用1000元。这样的价格,对普通家庭来说并不轻松。
“面对这些矛盾,我在声讨,也在反思,却仍然迷茫。”“变态娘”无奈地说。
延伸阅读
一个连环套,套住了孩子本该幸福的童年,套住了家长的亲子之心
由于课业负担过重,中小学生自杀的极端案例屡屡出现。据报道,陕西蓝田县一名10岁小学生因为没写完作业担心老师责骂而喝下近一瓶敌敌畏,广东东莞甚至出现小学生用红领巾自杀的悲剧……
众多家长提出,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学校,只能培优、上奥数班,“上不了好的初中,就上不了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高中,就上不了好的大学。”升学、上名校的逻辑形成了一个紧密的连环套,套住了孩子本该幸福的童年,也套住了家长们的一颗颗亲子之心。
网友“流星如月”的一席话说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问题的根源在于父母不得不依照现实给孩子设立目标,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害怕孩子得不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害怕孩子将来得到不公平的待遇。要打消家长心中的顾虑,就需要恢复相对公平的小升初统一考试,由学生填报志愿,按分数高低统一录取,防止那些初中名校设奥数证路障和门槛,让培优、奥数班失去市场,切实减轻孩子的负担。
中南民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李涛认为,对孩子培育,品德才是最本质的东西。特别在小学阶段,应该更关注对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教会培养孩子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成长机会才是正确的方法。只要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差,能够达到一般水平的话,就没必要去培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