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陷入“谢师节”怪圈 送礼成家长心病

2010年09月09日11:0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教师节 老师 谢师节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9月10日是教师节,面对属于自己的节日,在贵阳市某中学任职语文教师的武雪老师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可能你不会相信,我是被家长们的‘礼’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她告诉记者。

“谢师” 谢怕老师

月饼票、购物卡、茶叶、衣服、巧克力……看着这些堆在办公桌上的礼品,武雪老师无奈地摇了摇头。最近教师节和中秋节快到了,来找武雪老师的学生家长也日渐多了起来,毫无例外,这些家长走后,武雪老师手里总会留下家长们盛情浓意的“烦恼”。

即使武雪老师一再谢绝,这些家长也会想办法将礼品留下。几天前,她刚刚遇到一个很“顽固”的家长。武老师在电话里一直回绝,但这位家长还是提着礼品来到了学校。见面之后,武老师干脆直接表示谢绝礼品,但家长走后却把礼品放到了学校传达室,是一篮子水果加一张200元的购物卡。

尽管每年暑假都有师德培训,教育部门领导反复强调,教师不可以收礼,但是很多老师却难以谢绝家长的“心意”。有价票券不好送,有的家长就变着花样送来其他东西。“有个家长亲戚在国外工作,硬塞给我几件从国外带回来的衣服,我不收吧又觉得是驳了家长的情面,以后相处产生尴尬,只好收下来。”

事实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还有很多老师有着武雪老师一样的烦恼。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有一回她们几个熟悉的老师课间开玩笑,祝其中一位生日快乐,很快就有“闻风”的家长买了礼物送来,老师们就再也不敢在家长面前谈论结婚、生日一类的事儿了。

送啥礼成家长心病

最近几天,在贵阳市某小学读书的冉冉很烦恼。原因是看着其他同学都在争相为老师准备礼物,冉冉心里犯起了嘀咕:如果同学都送了而自己没有送,老师会不会不高兴?如果要送的话送什么样的礼物才合适?很快,冉冉就吵着父母为老师选择礼物了。

“教师节送啥礼都成了我的心病了。”许多家长表示送礼也是无奈之举,不少人坦陈教师节送礼是“潜规则”,“大家都送,你不送有可能被老师忽视”。一位家长甚至告诉记者,送的时候要有技巧,看老师需要什么,有些老师不好意思收有价票券,可以打点擦边球,甚至直接往老师手机里充些话费……相比之前教师节送鲜花、送钢笔之类的小礼品,现在的家长越来越“大手笔”。

记者了解到,现今一些商家及购物网站已经提前一个月开设教师节送礼专区,比如电子词典、数码相机、名牌手表等,部分礼物价格还高得惊人,9000多块的名表、2999元的人民币珍藏册,甚至还有上万元的项链。

在贵阳市某企业工作的李先生儿子刚上初中,他几乎每年教师节都会给儿子的老师送礼。“原来还花心思去买礼物,现在干脆直接送购物卡,老师喜欢什么就自己去买。”

市民王女士说,虽然儿子成绩好,但该送的礼一点也不能少。“上次教师节去老师家送礼,结果两个家长撞在了一起,那也是个成绩很好的学生,人家不也一样送么?”

在采访中,多数家长都表示会在教师节给老师送礼,而希望孩子能受到重视、怕老师给孩子委屈成了众多家长跟风送礼的主要原因。

请还师生一份纯洁情谊

教师节送礼作为学生在节日表达感恩之心也理所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礼尚往来”的传统思想,教师节送礼已慢慢成为习惯。但是,很多老师表示,他们并不需要多么昂贵的礼物,更渴望的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老师工作付出的认同与理解。

“其实,家长和学生没必要为给老师送什么礼而烦恼。对于许多老师来说,收了学生的礼物会有负担。”武雪老师认为,对她来说,教师节她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齐声对我说句教师节快乐!”

一位教育界人士指出,在教师节,家长不必担心因为自己不送礼或是送轻了而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影响。其实老师对于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因为教师节哪个学生送礼了或没送礼,送“轻”了或送得“重”,就在以后的教课过程中区别对待,况且,在学习上要取得好成绩,更多的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正所谓礼轻情义重,学生在教师节为老师送上一句真心的问候,一个开心的笑脸,一种认真的学习态度,都会让老师得到一种被认可和肯定的满足感。

记者调查发现,不管是小学老师还是中学老师、大学老师,最开心的还是毕业很久的学生能记得自己、来看自己。“这说明学生认可我这个老师,我对他的成长有帮助!”

而也有社会学专家指出,近年来教师节家长跟风送礼显然与国内尊师重教的氛围尚不太浓厚有关。“如果教育有了足够的投入,不再属于‘稀缺’资源;如果教师待遇有了显著提高,无须凭借学生家长‘送礼’来‘感受’自身价值;如果各界能把每一天都当作‘教师节’,始终如一地重视和关心教师,切实维护他们的权益。那么还会有高价教师节礼物存在的空间么?”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家长、老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请还老师和学生之间一份纯洁的情谊。”但是,令人无奈且令人深思的现象是:家长依然在为送什么礼物犯难,与此同时老师面对礼物盛情难却,用“纯洁”的方式感念师恩,还只是停留在很多人美好的愿望之上。(本报记者 赵福中)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