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不对路”难就业!目前,这个观点已拥有很多赞同者。高校的连年扩招,人才市场需求的巨大变化,使得就业问题愈显棘手。但仔细观察一下目前部分高校的学科设置,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那些不好就业的专业还在“拼命”招生?为什么所谓的“热门专业”毕业生并未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一些高校未能科学确定发展规模和学科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很难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高校后勤跟上了,教学定位不准了
据了解,随着近年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教师队伍规模也相应扩大,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基本实现了与招生规模的同步增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极大地缓解了后勤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
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部分学校发展定位不合理,发展目标攀高,发展规模贪大,学科专业设置求全,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不强,教育教学质量滑坡,办学条件的改善跟不上发展规模的要求。
记者从黑龙江省教育厅了解到,近几年,这个省连续面向社会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通报就业率较高和较低的“两极”专业,一是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依据和参考,更重要的是督促高校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和专业设置。
黑龙江省教育厅学生处副处长张明华说,通过对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分析可以看出,有些专业的就业率已经很低了,但高校还在继续招生,这部分学生的就业势必存在一定困难。教育行政部门希望通过通报就业率,促进高校合理设置专业,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招生工作挂钩,从“入口”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做好准备。
教育界人士坦言,目前一些高校过多强调学科标准、教师主导、静态评估,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不少学校缺乏明确定位,重培养轻就业,重管理轻服务,重内部轻外部,学校管理机构行政化,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 (记者 曹霁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