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我国开展打击整治网络有害信息专项行动 -工资条例草案已成型 据称会考虑CPI因素 -A股遭遇半年来最大跌幅 市值一日蒸发1.7万亿 沪指狂泻逼近4500 -人事部:公务员考录不实行资格考试 省级从基层招考比例至少50% -中国平安首跌停引质疑 基金持有市值最大前50只重仓股(名单) -保监会:提高保险资金海外投资比例 证券发行交易改革启动在即 -10家中国公司获得军品出口许可授权 大客机公司组建方案初成 -5起重特大事故处理情况:查处183人 沱江大桥坍塌事故责任人受贿 -手机漫游费听证会22日封闭举行 三关键词:成本 同网同价 透明 -建设部长:中等收入家庭应纳入住房保障 京沪穗深房价或年跌10%
MBA凸显品牌效应双向选择 讲究“门当户对”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1 月 2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东方网1月23日消息:2008年MBA联考于上周末结束,各校的录取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在这样一个讲究品牌的时代,学生和学校在彼此选择时,似乎也增添了几分“门当户对”的色彩,希望这种强强联合能够给双方未来的发展都带来积极的影响。

品牌带来更多附加值

“报考优秀的学校需要面对更激烈的竞争,但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这种品牌对于 我今后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它会带给我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刚参加完联考的小陈同学告诉记者,即使冒着被调剂的危险,自己也毅然选择了心目中最优秀的学校作为奋斗目标。因为就读MBA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搭建一个人脉和资源的平台,而不同学校可以提供的平台是不同的。走好第一步,可以缩短以后走弯路的时间。

“以前会看你是不是MBA,而现在会看你是哪个学校、哪个项目的MBA。因为现在MBA太多了,但并非个个都有价值。”猎头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高薪聘请管理层是看中了他们可以带给企业的价值,在现在这种人才供需不平衡的市场中,品牌的标签可以帮助你脱颖而出。而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它确实可以给优秀的人才锦上添花。

当然学生的质量对于学校来说也是至关重要,各学校对于学生的录取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校友是学院的‘资产’。”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表示,他们的优秀本身就体现了学校的优秀,而且他们也可以和学校分享更多高质量的资源。校友能否对他们的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成为高级管理人员也是衡量一个管理学院成功与否的标准。

理性挑选最适合项目

“优秀的学校、项目很多,并非最好的就一定是对自己最有帮助的,学生挑选时还要综合考虑自己的生涯发展。”担任着企业老总和MBA面试官双重身份的陆先生告诉记者,每个学校会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学校的MBA项目不可避免的会受此影响,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侧重于优势专业。比如文科见长的学校和以理科著称的学校的MBA项目,肯定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而同一学校的脱产项目和非脱产项目适合的学生群体也不同。所以学生要考虑自己已有的学科背景,同时规划好今后的发展方向,将这段学习生涯作为职业生涯的一个良好延续。

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根本不适合报考MBA项目的职场人士。比如一些技术人员或者科研人员,他们根本不明白MBA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仅仅是因为跟风。职场专家表示,MBA本身并不算是一门严密的科学,它可以教授给大家的知识也和传统学科有所区别,更多侧重于管理技巧和与人打交道方面。所以学生在报考时需要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跟人打交道,是否能够学会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生存,很多职场人其实并不擅长此道。市场上很多靠技术创业的企业家,等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还是会找职业经理人来打理,也是出于这个原因的考虑。青年报

来源: 东方网

相关文章:
2008十大考研热门专业排定 MBA跃居首位
中国学生应如何申请国外商学院MBA
中国学生攻读国际MBA学费上涨 提高门槛招优秀生
金融投资类专业备受考研学生青睐 MBA有升温趋势
127所院校招收MBA研究生(名单+招办联系方式汇总)
200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MBA出炉 北大光华居首(榜单)
MBA仍是今年在职考研“热门” 知名高校招生喜人
图片新闻:
建设部限656城市公布今后4年住房规划缓解心理预期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制服正式发布 采用核心图形祥云图案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企业所得税内外合一
· 08年经济金融行业形势分析预测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 07年上半年各省市GDP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2007蓝皮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