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07年11月22日,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刘宝利透露,中国的出国留学人员数量大幅增加,由改革开放初的每年三千人发展到现在每年近十三万人,外语人才由青黄不接发展到硕果累累,对国家的发展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新社发 博芽影像 摄
资料显示,美国驻华使领馆2007财政年度给中国大陆颁发了51546个学生签证,比2006财政年度增加40%。在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学生签证的通过率高达80%左右。2006年至2007年,中国大陆赴美留学生达到67723人。此外,英国推行“国际毕业生计划”、加拿大放开聘用留学生限制和放宽工作签证申请等都表明,国际留学市场纷纷将重心放在了中国这块“香饽饽”上。
此外,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端人才,国内就业市场带来的压力以及个人发展的需求愿望等等,都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跨出国门,赴海外“镀金”。“留学大众化时代已经到来”的说法随之出现。这一说法是否成立?我们就此采访了相关人员。
准备留学的小麦:
留学人数增加不能简单说成 “出国热”
正在上大四的小麦(化名),就读于武汉大学,正在申请美国签证,准备赴美国念商科硕士。“之所以选择到美国攻读该专业,美国的商科很有名气是一个重要因素。”小麦说。
小麦谈到,她出国留学就是为了拓展自己的视野,从而找准定位,朝着目标努力。而她身边的同学,选择留学有的是出于就业竞争压力的考虑,有的是想到国外去念自己喜欢的专业。
在采访中,小麦告诉我们,现在拿到国外的特别是美国的留学签证,较以前容易,但随着“留学热”的到来,让人头疼的“考试难”也随之引发。比如考位就很难“抢”到。
小麦认为,出国留学较以前容易,对学生本身来说是好事,可以丰富生活经历和接受社会磨练。此外,学生学成归来,将一些先进的技术、理念带到国内,对社会的发展也是很有利的。“但留学人数增加并不能简单概括成‘出国热’”。小麦说。
留学专家:
留学大众化是一个趋势
就“留学大众化时代是否到来”的说法,北京交通大学留学服务中心项目开发部主任董岩认为,中国留学市场正在朝着大众化的方向走,这是一个趋势,并没有任何标准可言。
在他看来,“大众化”意味着老百姓也能消费得起“高端产品”。这就好比义务教育,当大多数的孩子到了读书年龄都有书读的时候,教育就变得大众化;同样的道理,出国留学在上世纪90年代初是“奢侈品”,如果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老百姓有这个经济实力供孩子出国留学,留学也就变得大众化了。
他还分析了造成目前留学热的因素,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中国经济发展迅猛,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承担起孩子出国留学的费用;另外,中国教育资源渐渐同国际接轨,使得国外许多高校纷纷将目光转移过来,出台各种利好政策吸引中国学子,以解决国际留学市场的生源问题。此外,国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国家的发展也急需高层次海归人才……这些都是出现留学热的因素。
在分析未来几年中国留学市场的走势时,董岩谈到,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际人才流动也会加强,因此,会有比今天更多的国际学校来中国招生,所以留学大众化的趋势还会存在,未来留学步伐还会加快。“留学大众化是一个进程,它是一个大的方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并没有任何标准可以判断大众化时代什么时候到来,或者即将存在多久。”他说。
董主任建议,赴海外留学的学子,理应将“开阔视野”作为留学的主要目的,这样可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多熟悉和了解异国的文化背景,并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生活中多多锻炼和磨砺自己的意志,回国后将有更多的机会赢得挑战。他还提醒归国学子,应积极融入国内环境,运用所学知识为国家作贡献。
留学基金委:
今年各类留学人数不会有太大变化
国家留学基金委副秘书长杨新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不太赞同“留学大众化”一词的提法。她认为,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学生出国留学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外大学有好的学科,教学质量好,值得中国学生赴外留学;二是中国学生自身非常刻苦,科研能力强,这也是吸引国外高校的地方。另外,针对国内不少学生选择出国读本科的现象,杨新育提醒,不要盲目地认为国外本科好读,由于国外本科大多采用英语教学,如果语言方面存在障碍,到国外念本科并不能取得好的成效。此外,根据教育部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赴国外念本科的学生,归国后其学历认证有可能存在不合格的现象,因此,这些方面是值得想出国的学子们仔细思考的地方。
杨新育在分析今年中国留学市场的发展时说,2008年中国各类赴外留学人数与2007年相比应该没有太大改变。 (谭 亚 张举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