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5日和9月10日,是高喜文与辛文“接头频率”最高的日子,助学会特别选择这两个日子,给贫困生邮去学习用品费。选择3月5日,是因为辛文推崇雷锋精神,9月10日是教师节,是辛文们捐资助学对自己节日的一种祝贺。
中秋节前夕,辛文会委派高喜文给永吉师范学校藏族班、吉林四中双特班的每一个学生送去一块月饼。高考前,给双特班的孩子们送去巧克力。有时,“约会”一周会有两次。2000年至今,究竟有过多少次,高喜文数不清了。
从1992年到2007年,15年里,高喜文想了许多办法,找过很多人,但始终没找到辛文。他曾经按照来电显示回拨过去,要么是公用电话,要么没人接,要么回答“打错了”。他渐渐理解辛文的意图,不再寻找,而是安心地做爱心大使。
而曹俭却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辛文的努力。“现在有了手机,能看到来电显示。每次辛文打电话,我都会悄悄把号码记下来。”2004年除夕夜,他拨通了号码,想给辛文拜个年。对方却说,这是船营二医院公用电话,根本没有叫辛文的人。后来,他注意到,每一次,辛文都用公用电话。“想见辛文的想法一直很强烈,哪怕就是说声谢谢,鞠个躬。”曹俭说。
接触辛文
“让我们安安静静地把助学之路继续走下去”
最近几年,当地媒体不断对辛文的助学事迹进行了追踪报道。一些记者同行通过各种途径,试图揭开辛文的神秘面纱,可始终未能如愿。
唯一一次近距离接触,发生在上个月。几经周折,当地一家报社的记者得到了辛文助学会目前比较固定的一个电话,通过这个电话,才对辛文有了一些了解。
接电话的人自称励泉。他说,由于家庭贫寒,初中毕业时,曾经辍学打工,赚钱凑足学费后,才又回到学校。后来,励泉考上了师范学校。1985年,他和一名笔名辛文的师范大学的女生相爱了。辛文家境不错,又有帮助同学的意愿,决定从父母给的零花钱里节省出一部分。从此,两人开始资助学生。后来,有着同样爱心的3人也加入到了助学的队伍。目前,辛文助学会核心人员仍是他们5人,多数从事教育工作。
“为什么始终选择沉默?”面对这位记者同行的发问,励泉平静地说,“辛文助学会的善款大部分是个人积蓄。我们并不富裕,很多亲戚也都不富裕,甚至很穷。如果他们知道我们用钱去资助素不相识的学生而不去帮助家人,很可能落下埋怨。”励泉还说,高调面对公众的话,他们可能要承受很多压力,“就让我们安安静静地把助学之路继续走下去吧。”
在吉林采访的几天里,记者也多次萌生过见辛文的强烈愿望。可是等采访结束,突然觉得,不妨不去打扰,任由他们带着一丝神秘,可能也是好事。怀抱着慈善助人的心,默默地将自己的帮助给予需要的人,本身已是难能可贵。至于他是谁,身在何方,是何模样并不重要。
正如一位受助者所言:“如果每个人都是辛文,这个社会会更温暖。” (记者 孔祥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