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明确“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

2010年11月16日13:4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扶贫攻坚 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重点 居住户数 硬骨头 持续增收 山地农业 调整结构 适宜区 困难地区

贵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村贫困人口555.3万人,占全国3597万贫困人口的15.4%,居全国第一;贫困发生率为16.5%,居全国第二;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005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8.3%,是全国扶贫攻坚的“硬骨头”,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难点。

近日,贵州省委、省政府根据贵州的实际情况,对“十二五”期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总体思路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与社会救助有机结合。把“到2015年,按国家扶贫标准,贫困人口数量比2010年减少一半;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作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坚持党政主导,实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有机结合,大力推进集团帮扶,形成扶贫攻坚合力,积极构建“大扶贫”格局。

具体工作:一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国策,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控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人口过快增长。二是实施“城镇化集群发展战略”,农民脱贫的问题实质上是城镇化的问题,核心是减少农民、富裕农民。要加大力度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向外输出劳动力,通过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力争一户转移一名劳动力或一户培养一名在二三产业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的科技致富明白人,实现“培训一个、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三是打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工程”,实行综合治理,多管齐下。突出产业扶贫重点,充分利用产业化扶贫最大限度覆盖贫困地域和贫困人口、最大限度提高贫困群众的脱贫增收水平、最大限度实现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的特点,把产业扶贫作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渠道。大力调整种、养、加结构,特别是种植结构。在调整结构中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把实施山地农业扶贫作为主要措施,按照“绿色生态、立体发展;调整结构、种养结合;一品为主、多品共生;以短养长、滚动发展”的生态经济种养模式,通过发展种草养畜、林下经济等大力发展山地农业,提高土地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比,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四是实施“一户一策”的细胞工程,即省、地、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规划实施的扶贫主导产业适宜区要实现贫困农户全覆盖,一户贫困农户转移一人,人均一亩经济林(园),一户掌握一项二、三产业增收致富门路。五是实施扶贫搬迁,对自然条件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居住户数少的高山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居住区,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整合各类扶持资金,实施搬迁扶贫,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六是从包容性增长和社会公共事业均等化中去缩小与发达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让人民群众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贵州省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