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经济特区的“三级跨越”

2010年08月26日12:4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厦门 1983年 1980年 厦门本岛 厦门大桥 厦门特区 翔安 厦门经济特区 自家人 邓小平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起源:特区发祥地原是荒地

湖里,一片神奇的热土,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

如今,走在湖里大道上,随处可见两侧林立的通用厂房,这些就是在20多年前为厦门经济特区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的最早的引凤之巢,第一家外资企业、第一个投资的台商、第一份外单的签订都诞生在这里,它们记录和见证了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的每一步。

在这样一个熙熙攘攘的闹市区,现在的我们能够想像到经济特区建立之初的荒芜吗?据介绍,当时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的领导和工程师在地瓜地里实地考察工作时,每人手里都要拿着一根竹棍,因为那地里常有老蛇出没,拿木棍就是要防止被蛇咬。

湖里位于厦门岛西北角,东、西、北三面临海,港区开阔,水深不淤,海岸线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是建设经济特区的理想之地。

当时的湖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被人戏称为“厦门的夹皮沟、西伯利亚”。然而,自从厦门经济特区建立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就永远地载入了厦门发展的史册。

1980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厦门经济特区。当时的厦门经济特区,只是湖里一块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仅地方小,而且是寸草不生的荒芜沙地,白手起家困难大不说,也无法利用厦门原有的资源基础。

1981年10月15日,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破土动工,这就是开启厦门历史的著名的“湖里第一炮”。

毫无疑问,厦门获准设立经济特区,成为全国首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是厦门乃至福建省非常重大的一件事情。

老林是土生土长的老厦门人,与共和国同龄。他说,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湖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放眼望去,几乎没有任何一座建筑物。经济特区破土动工的地方,就是现在厦华电子厂房附近的一个小山丘上,当时还种着一大片的地瓜、花生。

对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伊始的情景,新华社原高级记者李开远曾记忆说,经济特区建立之初的湖里是一大块荒地,除了地瓜地就是梯田,相关领导讨论工作都是在地瓜地里边进行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