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入深水区 林业集约化经营三座大山压顶待破局

2013年10月08日11:1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林权流转 集约化经营 择伐 生态行为 森林效益 人工用材林 森林蓄积 林业部门 经营效率 破局

多重因素掣肘工商资本积极性不高

限额管理尚欠灵活信贷融资亟需发力

提升林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水平,需要通过产业发展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工商资本大规模“上山下乡”在林业中的表现并没有媒体渲染的那么显著,农民流转林权的意愿不强,工商资本的积极性也不高。林业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承担生态责任,税赋压力较重,在融资方面受到金融部门的“歧视”,种种因素给工商资本进入林业制造了障碍。

永安林业是市场较为关注的一家林业上市公司。公司拥有177万亩森林资源,在林改之前曾有过收购林地的行为,但现在收购的积极性却比较低。“分山到户之后,流转的成本更高,一是单价上升,二是需要跟每家每户去谈,而之前是跟村集体谈。上世纪90年代曾经发生过一笔较大的收购,价格仅有几十元每亩。”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另一家林业上市公司福建金森位于将乐县,与永安林业同处福建省三明市,对于收购成本的上升,公司有着切身体会。公司有关负责人说:“现在收购一亩林子的价格约为两三千元,而10年前只有两三百元,主要原因是林改和木材价格上涨,木材价格现在为每立方米1100元,而10年前为400元。另外,确权之后公司收购林子要面向农户,几十户人,收购难度明显增加。”

此外,地方上基于生态考量的限砍限伐政策也客观上制约了企业收购林子的积极性。砍伐指标是令很多福建境内林业生产经营者感到头疼的“紧箍咒”。2010年10月份,福建省林业厅下发关于暂停天然林采伐的紧急通知,文件提出,从即日起暂停天然阔叶林的采伐和天然针叶林的皆伐,严格控制低产林改造,转变采伐方式。2010年11月,福建省发布关于加快造林绿化推进森林福建建设的通知,文件进一步提出,从2011年起连续三年,严控低产林改造,暂停对天然阔叶林采伐,暂停对天然针叶林皆伐;坡度大于25度的一般人工用材林提倡实行择伐。

受到采伐限额政策影响的不只是永安林业。福建南坪一家合作社的人士介绍,他所在的合作社必须拿到林业部门的采伐指标才能采伐,否则被视为违法。德化林业总公司的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采伐限额由省、市、县往下层层分包,主要依据面积和蓄积量两个指标来控制。以德化县为例,林地面积约为270万亩,允许砍伐的面积为1万亩。限伐之前,每年采伐蓄积量约为10-30万立方米的范围浮动,限伐之后,每年县里可采伐蓄积量为7-8万立方米。“政策有效提升了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但林农和林业企业的生产效益同时也受到限制。与此同时,集约化的脚步也放缓了。”

当地业内人士认为,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采伐限额管理政策可以更加灵活,以免挫伤企业和农民造林的积极性。择伐虽然名义上保证了森林覆盖率,但择伐后的林地既无法继续造林(易被剩余树木遮挡光照导致生长不良),又不易集中发展林下经济,客观上造成林地资源浪费,降低了经营效率。企业虽然重视经济利益,但砍伐树木肯定会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不可能把树木都砍了卖钱而不考虑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树到了该砍的时候却不能砍,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

专家则表示,对林木采伐进行管理不只是福建才存在,不同地方管理的严格程度可能有一定差异,企业感受到的压力也有所不同。按照政策要求,到202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50亿立方米以上。因此,政策对于森林资源保护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大,补偿标准也会同步提高,但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并不大。

除了经营效益不佳和较为严厉的采伐限额政策,金融部门的“歧视”也制约着林权流转。“林业属于弱势行业,也是高风险行业,经营者从银行获得贷款很难。国内对于林业贷款有贴息政策,但贴的利息不高、只有3%,而世界银行对于改善生态环境、造林的项目都是免息贷款。”福建当地业内人士介绍,“贴息贷款有总量控制,许多企业去收购,只能做商业贷款,财务成本非常高,例如贷款一千万,一年利息就要一百万,林业经营周期又很长,头几年的财务成本就令企业吃不消,没法通过收购去做大。”

福建金森是少数还有意愿且具备实力流转林权的企业之一。公司2012年上市,募集资金净额达3.72亿元,超过原先的募集资金计划约1亿元,上市获得的大量资金给公司的并购扩张提供了动力。借助持续的收购行为,公司预计2013年可以实现森林经营规模超过70万亩,下一步将扩大至80万亩。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资金只是收购森林资源一方面条件,收购来以后还需要能够经营,也就是拥有采伐指标,由于公司的森林资源蓄积量比较高,因而获得的采伐指标相对较多,受到的限制没有那么明显。”

不过,收购行为已经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今年上半年,公司受财务成本等多重原因影响,毛利率出现下降。据公司解释,除财务成本上升等原因外,采伐新进收购林木的木材需缴纳增值税,但并无进项税抵扣,造成税负较高;成本方面,新收购林木每亩平均为2000-3000元/亩(较好的杉木林则多为每亩4000-5000元),公司原先整体每亩历史成本大约为500多元/亩。

由于流转林权过程中农民无法开具发票,税赋成本全部转嫁给了公司,福建金森正在探索一些新的扩大经营规模的办法,如公司与合作社各自以现金和森林资源按比例入股成立新的合作组织,但这一设想在现实中碰到了障碍。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这种新的合作组织若按股份公司的身份运作,则注入森林资源的行为视同销售,需要缴纳税金。此外,新的合作组织刚成立,若销售木材就要交17%的增值税,且无进项税抵扣,否则林子不能砍。按照三明市的规定,杉木管护5年以后方能免征。如果公司以现金入股,可以减少税赋压力,但很快就会用完手中的现金,最后还是没有真正实现集约化经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