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历时半年、数易其稿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终于浮出水面。上证报记者12日获悉,国务院日前全文下发《行动计划》,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污染治理等多方面勾勒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也打造出大气治污领域的纲领性文件。
在不少专家看来,最终出台的《行动计划》只是明确了此前一直猜测的具体数据和目标,但是治污措施方面并没有太超出预期。在未来大气污染治理上,仍有许多具体困难需要解决。
⊙记者 秦菲菲 ○编辑龚维松
环境质量目标测算难度大
《行动计划》明确了具体的环境质量目标,即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对于这一目标,有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全国范围的目标设定并不十分科学,而且亦很难评估。一方面,根据部署,2012年我国仅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监测,到2015年才能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2012年的基础数据并不完备,到2017年又如何考量下降了10%?”
另一方面,相对于以前的污染物减排目标而言,此次大气行动计划中确定的是一个质量目标。质量目标的衡量难度也要远高于减排目标,需要加强科学测算。
不过,即便目标测算难度较高,其反映出的治污决心却很明显。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黄玮表示,“从国家层面提出用5年时间实现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这个时间表充分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在治理空气污染上的高度决心。”
控制增量与消化存量并重
为实现环境质量的目标,《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严格投资项目节能环保准入、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等十项具体措施。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对记者表示,从《行动计划》的具体措施来看,我国大气治污的总体思路是“控制增量、消化存量”。
在骆建华看来,解决大气问题,首要就是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行动计划》中提到的“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正是解决之道,这也是“控制增量”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
周生贤也表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中国如果多烧一亿吨煤,什么事都完不成。”
因此,《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
不过,对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这一目标,骆建华认为力度还不够。他解释说,比如2012年,我国的煤炭占能源消耗的比重大概是68%左右,石油常年稳定在20%左右,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占近13%。如果煤炭下降到65%,意味着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未来几年的增加比重只有不到3个百分点,这样的进展明显太慢。
他认为,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降到60%以下会更合理,也才可以满足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
黄玮也表示:“令人失望的是,在《行动计划》中,只说要控煤,但并没有真正提出有约束性的煤炭减量目标,只是留给各省自行承诺,这最终可能会令空气质量改善的效力大打折扣。”
除“控制增量”外,“消化存量”也是需要重视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重点行业末端治理、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则是“消化存量”重要措施。
机动车是重要的污染源,被认为是贡献了大气污染20%的成因。不过,有专家分析,其实机动车污染中,黄标车占了排放的55%-86%,因为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是解决机动车污染最重要的措施,其作用和可操作性要远大于控制汽车数量和推广新能源汽车。
根据《行动计划》,要求采取划定禁行区域、经济补偿等方式,逐步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到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基本淘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的500万辆黄标车。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国范围的黄标车。
总体投资充满想象
从最初业内专家称,行动计划中将提出大气治污将有1.7万亿投入,到环保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在新闻发布会上从官方口径确认,预计未来5年大气污染防治总体投资将近1.7万亿元。“1.7万亿”这一充满吸引力的数字,让市场对行动计划充满了最直观而诱人的想象。
然而最终公布的行动计划版本却缺失了这1.7万亿,不禁让市场略有遗憾。
为何最终方案中并未提到1.7万亿的投入?有专家分析,1.7万亿是一个测算数据,涵盖了各级政府直接的投入,以及由此带动的社会、企业等全口径投入。考虑到方案的严谨性,数易其稿的行动计划最终并未明确提出这一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