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国外贸形势分析及二季度预测

2013年08月01日13:5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外贸 季度 顺差

3、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将有所减慢

尽管一季度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迅速拉升,但这一趋势不可持续。首先,美国财政赤字自动削减计划开始实施,对经济负面影响逐步显露,其零售消费环比增速已经下降,消费信心指数滑落,预计未来几个月消费增长以平稳波动为主,难以出现显著转机;欧盟经济短期继续呈现衰退走势,消费长期低迷,需求不足导致贸易保护倾向加重,对中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反倾销力度加大。其次,由于人民币汇率不断攀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成本持续增加。预计上半年,由于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利差因素将刺激套利资本流入我国,人民币汇率存在继续上升压力。研究表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利润空间为3%-5%,企业仅为微利经营,汇率因素将进一步挤压企业收益,削减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竞争力。2013年春季广交会数字显示,部分附加值低、国际竞争激烈、可替代性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现萎缩。初步预计二季度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将回落至20%以下。

4、中国参与世界双边多边贸易体系将受到一定阻碍

金融危机后,各国更加重视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美欧等国均制定了出口支持政策,并通过贸易保护措施、建立贸易联盟等方式遏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产品出口。近期,美国和欧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加快推进,如果达成协议,将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同时美国积极推进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日本等国积极加入,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却因政治因素进展缓慢,我国贸易环境有所恶化。2011年以来,欧盟从中国的进口增速开始持续低于欧盟整体进口增速,中国在欧盟进口中的份额开始回落,在美国和日本的进口份额中近期也出现下滑,这与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有一定关系。

5、国内需求回升有助于进口增速企稳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追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成为重要方向。一季度,我国工业企业去库存过程接近尾声,但此前预计的“库存回补”进展非常缓慢,目前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仍然为负,预示二季度库存回补动力偏弱,工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此外,二季度投资需求在基建投资高企和制造业投资回升支持下将维持较快增速,消费需求在就业与收入稳步提高的支持下将稳步增长,进口需求将逐步回升。此外,受全球资源需求下降和美元升值影响,CRB商品指数震荡走低,以黄金为引领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下跌,有利于我国初级产品与大宗商品进口,预计二季度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将出现恢复性增长。

四、政策建议

1、完善外贸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是努力降低企业外贸运营成本。企业承担的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具有刚性,难以通过政策减负消化。下一步可考虑将政策重点放在降低企业交易与运营成本上,减少对外贸企业的审批环节,清理不必要税费,降低企业行政费用支出,同时加强外贸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国际贸易资讯系统,帮助企业规避贸易风险,加强多边和双边谈判,减少贸易壁垒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二是引导外贸企业重视产品质量,提升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企业不断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与技术含量,扶植本土具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通过财税金融优惠增强企业创新与研发动力。

2、推进人民币互换进程

在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由于近期汇率升值压力偏大,出口企业面临的汇兑风险增强,建议下一步积极扩大人民币互换规模。推进与法国、英国等具有货币互换倾向国家的谈判进程,积极拓展与世界其他国家货币互换范围,同时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尽量降低汇兑风险,加快推动小型经济体货币与人民币挂钩,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从而推动人民币在境外实现计价、结算和储备的职能,提升人民币国际接受程度,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降低外汇储备。

3、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监管

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相关调研与核查,防范短期套利资本通过外贸进出口、跨国公司内部交易、商业信用等渠道进行资金转移,加强对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活动与实际贸易行为的真实性和一致性的核验,完善贸易收结汇和贸易信贷管理。二是根据外汇占款变化、市场资金需求变动等方面的需要,通过灵活运用正回购、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保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合理适度。三是完善外汇市场制度建设,加快汇率机制改革步伐,推进汇率市场化步伐。

4、扩大资源能源等大宗产品进口

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下跌的情况下,积极扩大能源、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进口,尽量减轻国际货币超发带来的输入性价格上涨。一是扩大黄金进口,提高外汇储备中的黄金储备比重,促进储备多元化;二是扩大原油、铁矿石等初级产品进口,并逐步健全能源、资源储备体系,以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三是稳步推进农产品、粮食等商品进口,作为部分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加强与重点出口国贸易合作,开展大宗商品直接贸易,提高相关产品国际定价能力。

(闫敏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上一页   1   2   3   4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