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原畜牧业转型升级 青海破解饲草料产业发展难题

2013年06月04日10:1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青海 高原 畜牧业 转型升级 饲料 规模化养殖

要完善防灾抗灾体系,饲草料产业发展之题不得不解

建立饲草料基地,由点到线及面,缩短饲草调运半径

在青海南部牧区流传着一种说法,“十年一大灾,五年一中灾,年年有小灾”,这里最大的灾就是雪灾。当地的另外一种说法,“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意思就是一旦发生大的雪灾,家里“带毛”的牲畜就会因为越冬饲料不足而大量死亡,一些牧户甚至因此变成无畜户。

今年1月,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县连续出现十多场降雪,根据气象灾害标准,虽属中度雪灾,但部分乡镇仍受灾严重。据当地不完全统计,牲畜死亡近7000头(只),直接经济损失900多万元。

当地干部介绍,虽然有一些防灾机制,比如牲畜保险等,起到了降低牧民损失的作用,但是因灾造成巨大损失的原因仍是牧户饲料贮备不足,调运饲草料困难。

要解决这个问题,构筑一个强大有效的防灾抗灾体系,依托地域优势建设饲草料基地势在必行。饲草料基地由点连线,由线覆面,将有效缩短饲草调运半径,减轻调运难度。

在东部农业区,建设集中连片全膜玉米青贮氨化生产基地20万亩以上,建设集中连片饲草基地50万亩以上;在环湖地区,建设集中连片饲草基地90万亩以上;在柴达木地区,建设集中连片豆科饲草基地6万亩以上;在青南地区,建设集中连片饲草基地50万亩以上。

尤其是在青南牧区,充分利用牲畜圈窝和牧民房前屋后退化草地,加大种草力度,确保环湖和柴达木地区户均种草达到5~10亩,青海地区户均种草达到3~5亩。

如此一来,就像在青海牧区撑起了一张巨大的保护网。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丰润草业公司,负责人李海成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年生产能力在2万吨左右,一是自己的养殖场可以消化一部分,二是省内外销售一部分,三是配合政府贮备一部分,以备在发生灾害时有足够的饲草料可以调运。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一个投资2200万元,年产1万吨的鲁援生态饲料加工厂已经落成,并和当地的农场签订了10亩的种植基地。刚察县农牧局局长才让说:“在海北州,每个县都有一个这样的饲料加工厂,足够满足当地饲草料需求。”

“从种植基地,到加工基地,青海省饲草料基地建设正在完成由点连线的过程。要最终让线覆盖更广的面,还需要让综合防灾体系出把力。”青海省农牧厅草原处处长巩爱岐说。

目前,青海省正紧锣密鼓地建立和完善省、州、县及牧户四级防灾抗灾减灾体系,以通过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将点与线的作用发挥出来。

省级以饲草料龙头企业为主,生产加工储备饲草料;州级选取中心地带,建立跨地区的防灾减灾饲草料储备库;县级以万亩、千亩、百亩饲草料基地为依托,建立稳定的饲草生产、加工储备站(点);以牧户为单元贮备抗灾饲草料。灾害发生时,作为政府的应急救灾饲草料贮备,及时向灾区调运饲草料,并补贴抗灾饲草料运费和管理费用。

“十二五”期末,青海牧区冬春季节畜均贮备饲料15公斤以上,畜均贮备饲草90公斤以上,能够抵御中等以下程度的雪灾。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