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镇化纪实:大量农民不爱种地

2013年03月11日19:3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窑洞 种地 农民 农村城镇化 农村小学 豪宅

△那些消失的舌尖美味

侯隽

过年同学聚会,望着一桌子的大鱼大肉,忽然有人感叹:“其实我最想吃的是以前学校门口卖的烧饼夹豆腐串!”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感叹,每年回到家乡,承载着记忆的东西越发屈指可数,尤其是当年记忆中那些舌尖美味慢慢消失了。

烧饼夹豆腐串可以说是高中整个三年的课间加餐,每到课间,就有两个老太太推着小推车来到学校门口,同学们蜂拥而至。只要那干净利索的老太太打开锅盖,一股热气与香气就扑面而来,老太太先把豆腐串拈起来放入调料罐中拌一下,然后塞入切开小口的烧饼肚中,再放入海带丝、黄瓜丝、土豆丝,还有鲜嫩的绿豆芽,最后再撒上调料。一切动作二三十秒就完成了,轻巧娴熟,转眼间烧饼就变得胖嘟嘟圆滚滚的了。拿在手上咬一口,香辣可口,豆腐串愈嚼愈香,而且只要8毛钱一个,可谓是物美价廉,还绝对吃得心满意足,然后安心继续去上课。

紧邻烧饼摊儿还有一个卖粉浆面条的,这是一种用豆浆发酵制作的面条,都是推着小推车叫卖,价格一元钱一碗,非常便宜。只要到了大课间,这些小摊前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当时,我们深知时间的宝贵,几乎做所有的事都是一路小跑,同学之间也省去一切废话,以免浪费时间,大家现在回想起来,如果谁一次两样都能买到,绝对令人羡慕。“据说现在开封还有,上次回家我开车两个小时跑去找,但不是当年的味道,那是记忆中的味道。”同学感慨地说。

烧饼夹豆腐串和粉浆面条是由于在物质匮乏年代才出现的草根食品,这种小推车叫卖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渐渐消失。而另一些食品,则是由于制作比较复杂,也在春节的餐桌上不出现了,比如说花糕、糖画。

蒸花糕以前是北方人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做的面食。北方地区春节有蒸花糕送客的习俗,且蒸的花糕重量越重,越显示出对客人的尊重,不但增强了春节喜庆的气氛,还寄托了人们对新年新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愿望。但是由于制作比较复杂,尤其制作大花糕需要特定的专用蒸笼,城市中已经很难再看到其身影。

和现代人迷恋星座不同,以前的人特别重视农历生肖,尤其是在春节会给孩子买个生肖糖画,好吃又好看。制作糖画的工具很简单,只要一锅熬好的糖、一把炒菜勺、一块大理石板就行,但是对制作人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用小勺在画板上勾勒出传神的生肖图案,画的时候勺背上不能沾糖,否则就会有拉丝,影响效果。卖画糖的一般有个挑子,两头,一个是转盘,一个是画盘,转盘上有十二生肖,上面悬着一根针,转到哪里停了,便给顾客画上这个糖画。

记者今年在家乡的庙会发现了糖画,但是图案非常简单,和儿时回忆中那些栩栩如生的生肖图案没法比,糖画制作人小卫告诉记者:“我是向我父亲学的,但是远不如他。因为熬糖就很考验功夫,首先需要红糖、白糖、冰糖按照一定比例融合,熬糖也得讲究火候,火大了颜色不好看,火小了太软不好成形。此外还必须会画画,比如做个龙还要勾勒出鳞片,自己制作糖画纯属玩票,回馈一下亲友。”

或许这些东西真的只属于过去吧,属于那样一段特定的时期,就像过去的一些人和事一样,只能在回忆的缝隙里偶尔闪现,却无法真正走入现在的生活。可不知为什么,夜晚深深浅浅的梦里,总会有这些小吃的香味,也时时在梦中萦绕,无法释怀。也许这就是乡愁,因为思念家乡,所以总怀念家乡的菜,不论走到哪里,不论吃过多少美味,总想吃的、最喜欢吃的还是家乡的菜,这才突然明白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怀念和寻找,原来,是因为太怀念那段生活。

曾经以为最想要去的地方是远方,如今身在远方,却发现,最难回去的,却是家乡。

   上一页   1   2   3   4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