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三)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坚持安全第一,以快速铁路网特别是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为重点,全面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升安全保障和管理水平,实现铁路运输持续安全稳定。
1.强化安全基础设施和设备。统筹抓好高速、快速和普速铁路的设备质量、应急防灾等安全。强化基础设施检测、监测和探测,建立健全高铁养护维修体系,完善设备养护维修标准。全面推进既有线平改立工程,强化快速干线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建立沿线立体安全屏障。进一步提高机车车辆、动车运行状态监测预警系统水平,完善机车车载动态检测监测系统和车辆动态地面检测系统。建立健全高铁应急救援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应急救援基地,强化应急演练和评价机制,增强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建立高铁防灾报警监控系统、应急预案和处置系统,实现对大风、雨雪、地震、异物侵入、地面沉降等各种灾害的全面监测,增强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加强高铁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建设,增强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
2.强化安全管理和保障体系。严格按规定实施产品准入制度,形成严密质量监管和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生产制造企业监管力度,完善和创新监管手段和方法。强化高铁和快速干线治安防范和安全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强旅客和行李安检查危和治安管理,全面实施高铁实名制售票。坚持物防、技防和人防相结合,加快构筑安全防范体系和保障体系。加强安全基础理论和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力争在重大事故致灾机理和安全预测预防、安全综合分析等方面取得突破。建立健全涵盖运营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维护和应急处置的铁路安全规章制度体系。强化运输安全监督、检查和监管,加快推进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和完善机制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提高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铁路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安全行为规范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运输主要行车工种岗位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培训。强化从业人员安全管理,严格高铁岗位准入制度,保证高铁主要行车岗位人员动态优化。
(四)大力推进铁路信息化建设
以运输组织、客货服务、经营管理三大领域为重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铁路信息化水平。
1.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覆盖全路的宽带信息网络,构建新一代信息处理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建成铁路信息共享平台、公用基础信息平台、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平台和铁路门户。建设铁路数据中心,构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铁路信息化技术体系。
2.推进运输组织智能化建设。高速铁路、繁忙干线采用调度集中系统,不断优化完善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和运输调度管理系统。建成高铁调度指挥中心、调度所运营调度系统,基本建成覆盖全路移动和固定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监控网络,基本实现运输生产组织全过程信息化,全面提升铁路运输组织智能化水平。
3.推进客货服务社会化建设。大力发展铁路电子商务,建成铁路客货运输服务系统、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和电子支付平台,基本建成铁路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促进铁路客货服务方式转型,实现客货运服务电子化、网络化,全面提高铁路客货运服务和营销现代化水平。
4.推进经营管理现代化建设。建设铁路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安全监督等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动车组检修基地、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等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完善电子政务、人力资源、财务会计和统计等信息系统,全面提升铁路经营管理水平。
(五)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创新运输组织,优化运输产品,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市场营销,拓展运输市场,实现客货运量持续增长。
1.大力拓展客运市场。充分用好新线特别是高速铁路投产的能力,实现新增与既有运力资源有效衔接,全面优化客运资源配置,提高客运能力和效率。强化客运组织工作,优化调整客车开行方案,加大客运产品开发,形成高速、快速、普速合理匹配、适应旅客不同层次需求的铁路客运产品。加大客运营销力度,千方百计采用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充分展示高铁品牌优势。科学制定节假日运输方案,最大限度满足客运市场需要。
2.大力拓展货运市场。充分利用新线和既有线释放的货运能力,加大货运营销力度,努力开发货运新产品,吸引和挖掘新增货源,扩大铁路货运量。继续深入推进大客户战略,积极发展重载运输、直达运输,巩固扩大大宗货源,增强重点物资运输保障能力。优化运输组织,开发快捷运输、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等货运产品,加大对高附加值、高运价、远距离货物运输的占有份额,拓展铁路货运市场。依托铁路运输优势,深化铁路运输与物流服务融合,增强物流服务功能,推动铁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打造铁路物流骨干企业。探索货物列车客车化开行模式。
3.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实施便民利民举措,加快客货营销由传统方式向电子商务转变,实现铁路与客户远程直接服务,积极推广电话订票、互联网售票、电子客票、银行卡购票、自动售检票等方式,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和货主。深化货运组织改革,创新货运业务流程,加快推进集中受理、优化装车等服务方式,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加快建设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工作。进一步改善站车服务设施,强化站车乘降、供水、供暖、卫生、餐饮、信息等基本服务,全面提高站车服务质量和水平。
(六)有序推进多元化经营
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拓展铁路服务功能和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推进铁路多元化经营,提高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
依托客货运输优势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大力发展铁路现代物流,实现由“站到站”向“门到门”服务拓展,更好适应市场需求;适应旅客多样化、个性化服务要求,拓展站车商业和旅行服务,积极发展站车广告、票务、旅游、商贸和饭店等相关业务;统筹利用铁路资产、土地、技术等资源,发展其他经营业务,全方位拓展铁路市场。
健全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依法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保障旅客货主合法权益。强化经营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最大限度节支增效。实现企业经营主要依靠单一运输经营向多元化经营的转变,形成运输业与非运输业良性互动局面,推动铁路各领域业务全面发展,经营效益持续增长。
(七)加强绿色铁路建设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节能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政策引导体系,建立铁路节能减排管理新机制,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加快铁路电气化技术改造,优化路网技术结构,提高电气化铁路承担运输工作量比重,“以电代油”效应显著提高;广泛应用机车车辆等设备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促进牵引节能和用能结构调整,单位运输工作量牵引能耗大幅降低;扩大新能源、新产品和新材料利用,多层次和全方位降低非牵引能耗,使其占铁路总能耗比例有较大幅度下降;优化运输组织,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积极推广节地、节材等技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进绿色、低碳型交通消费模式和出行方式。到2015年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下降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2280吨,力争增产不增污。
加强铁路运输环境保护,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防治铁路沿线噪声、振动影响等,全面推行旅客列车垃圾集中处理,新型客车安装集便设施,加强货物列车粉尘防护,大力整治沿线白色污染,不断提高运输环境质量。加强铁路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保护、土地资源节约、水土保持、洪水影响评价等工作,依法认真落实各项要求。加强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积极推进绿色生态铁路建设,实现环境保护与铁路建设协调发展。
健全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制,完善考核机制,严格考核指标。强化对铁路规划、建设和运营等过程节能环保监督检查。推进技术进步,完善节能环保管理和技术政策。
(八)深入推进铁路改革开放
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改革要求,以转变铁路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推进铁路体制机制改革,增强铁路发展活力。推进铁道部职能转变,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强化对铁路企业的规范、监管、协调、指导;加快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确立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落实企业经营权责,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
进一步完善合资建路模式,探索区别路网干线、城际铁路、地区支线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合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新模式。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铁路建设,推进铁路企业股改上市。进一步创新融资渠道和方式,保障资金来源,降低融资成本,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完善合资铁路发展模式,规范合资铁路建设和运输管理模式,引导和鼓励合资铁路公司优化重组,加强行业管理,理顺管理关系,促进合资铁路健康发展。
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互联互通国际通道建设,发展铁路口岸运输,进一步提升铁路对外开放水平。
(九)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
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实施“人才强路”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的指导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培育工程,以经营管理、高铁运营和建设管理领域人才为重点,统筹全社会人才资源,形成完善的人才队伍培训开发、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保障、合理流动机制,培养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选拔培养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队伍,为实现铁路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健全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动态管理。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大先进典型培养宣传力度,塑造和展示铁路新形象,发挥思想文化凝聚推动作用,增强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动力。
加强铁路文化建设和人文关怀,进一步繁荣发展铁路文化事业,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生产发展、效益提升的基础上不断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深化落实“三不让”承诺,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保障机制;积极规范推进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实现职工收入增长与铁路发展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