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及《“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明确了“十二五”铁路行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铁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回顾
“十一五”是我国铁路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铁路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铁路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客货运量保持快速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输保障作用明显提升。铁路“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路网建设取得新成就。“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铁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京津、武广、郑西、沪宁、沪杭等高速铁路建成运营。青藏、包西、太中银铁路等建成投产,向莆、兰渝、云桂、山西中南部铁路等区际干线、煤运通道和西部铁路有序推进。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的新客站建成投产,形成与其他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编组站、集装箱中心站、动车组维修基地、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等进展顺利。“十一五”期间,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8万亿元,是“十五”投资的6.3倍;新增营业里程1.6万公里,复线投产1.1万公里,电气化投产2.1万公里,分别是“十五”的2.3、3.2和3.9倍。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9.1万公里,其中西部地区铁路3.6万公里,复线率、电化率分别由2005年的34%、27%提高到41%、47%,路网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
技术创新实现新跨越。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关键领域跨越发展。通过京津、武广、京沪等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掌握了高速铁路建造和装备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初步形成了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在引进消化吸收时速200~250公里高速列车、大功率机车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制生产并批量投入运营时速300~350公里的高速列车及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中国铁路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重载运输和机车车辆等方面技术创新取得重要突破。铁路信息化在运输经营等领域的作用更加突出。
运输经营迈上新台阶。深化内涵扩大再生产,统筹利用新线和既有线资源,提高运输效率,开拓运输市场,客货运量持续增长,多元经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创新售票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旅客日发送人数连创新高。加强路网干线和重点区域货运组织,加快实施战略装车点建设、路企直通运输和大客户战略,日装车能力大幅提升。大秦铁路实现年运量4亿吨目标。繁忙干线普遍开行5000~6000吨重载列车。从2005到2010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由11.6亿人增长到16.8亿人,增长45.3%;货物发送量由26.8亿吨增长到36.3亿吨,增长35.3%;总换算周转量由26788亿吨公里增长到36406亿吨公里,增长35.9%。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深入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部省、路地合作共建机制,地方政府及其他投资人参与铁路建设资本金投资比例超过30%。大秦铁路公司和广深铁路公司发行A股融资,太原铁路局运输主业资产整体改制上市,建设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融资能力不断增强。开放铁路建设市场,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铁路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开展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运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加快实施铁路公检法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铁路对外交流合作,提升我国铁路行业国际影响力。
节能减排作出新贡献。按照发展低碳经济、构建绿色交通的要求,大力发展电气化铁路,“十一五”末电力牵引完成工作量达到65%。广泛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铁路单位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提前两年完成运输收入单耗下降2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0%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0%的目标。在铁路规划建设中,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政策,采用先进设计和施工技术,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理论武装,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强化先进典型引领作用,增强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动力。加强新闻宣传工作,为铁路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开展重点领域源头治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职工收入持续提高,保持了铁路和谐稳定环境。
“十一五”时期,加快了铁路现代化进程,实现了铁路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批快速铁路建成投产,大大缩短区域时空距离,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撑。高速铁路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并带动沿线旅游、商贸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综合运输体系优化。西部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改善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了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铁路始终坚持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 90%的运力用于确保关系国计民生的煤炭、冶炼、石油、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承担了学生、农资等大量公益性运输任务,保障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在应对南方部分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击汶川、玉树特大地震灾害以及其他应急运输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同时,铁路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面临新的挑战。一是近年来铁路的快速发展,还未根本缓解铁路“瓶颈”制约。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进一步扩大运输能力,有待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建设管理、强化质量安全,统筹路网建设和经营效益的协调发展。二是实现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有待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路网布局和技术结构,发挥铁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四是实现铁路科学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发展多元化经营、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等。这些都需要在“十二五”及今后铁路发展中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