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开放战略亟待创新
首先,制定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适应的开放战略,实现国际经济秩序中角色转换,改变在国际经济竞争和规则制定中的被动者和跟随者形象。
“尽管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对国际规则的影响力不大,话语权有限。”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认为,在世贸组织框架基础上,多边贸易规则将会重新制定。“在区域贸易中,越来越推行美国式的高标准,我们处于被动适应的状态。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与100多个国家签署的是准入之后的国民待遇,但是准入之前的并购、资产扩大等国民待遇,过去没有提。现在美国等要求国际资本在中国准入之前,就享受国民待遇,我们的现有制度需要有所调整。”
“我国在自贸区建设中积极吸收并参与形成国际经贸新规则,减少了贸易摩擦,实现了互利共赢,也促进了国内相关领域体制机制的改革。”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认为,其中经验值得借鉴。
其次,破除政策制度障碍,创造有利条件,制定实施统筹高效的开放战略。
在加入世贸组织十年后的新开放政策下实行好国民待遇,成为中国企业的共同愿望。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中兴通讯副总裁赵云等人感慨道,企业在国内市场招标中受到比外企“低人一等”的待遇并不少见。“中国应像韩国、日本那样制定培育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政策,并首先利用自己的市场优势给以实际支持。”
一些企业还反映,对外投资审批的环节较多。广东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向本刊记者反映,一项超过3000万美元的投资至少要经过四个部门的审批,前后超过两个月,一项重大收购往往要花上大半年的时间。而澳大利亚对于跨国收购只需专设的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批通过即可,并且时限一个月。
最后,深化全方位开放战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等专家学者近期完成的研究报告认为,我国经济开放度指数综合来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很大空间需要跨越。目前我国资本和人员往来领域对外开放程度偏低,传统的出入境管理方法显得落后。我国经济领域还有一些需要通过对外开放来解决的“门槛性”问题,如人民币国际化、消除国际贸易壁垒、资本流动管制等。
部分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建议,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开放重点应放在继续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上,同时也要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为下一步深化和扩大人员对外往来营造环境基础。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金融和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则受制于整体政策和法规,期待给予更大的探索权限和政策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