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表1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占比 |
|||
单位:% |
|||
国家和地区 |
2002 年 |
2010 年 |
2011 年 |
中国香港 |
11.1 |
7.8 |
7.8 |
中国台湾 |
7.2 |
4.9 |
4.4 |
日本 |
16.4 |
10.0 |
9.4 |
韩国 |
7.2 |
7.0 |
6.7 |
加拿大 |
1.3 |
1.2 |
1.3 |
美国 |
13.0 |
13.0 |
12.3 |
澳大利亚 |
1.4 |
3.0 |
3.2 |
东盟 |
8.8 |
9.8 |
10.0 |
欧盟 |
14.0 |
16.1 |
15.6 |
印度 |
0.8 |
2.1 |
2.0 |
南非 |
0.4 |
0.9 |
1.2 |
俄罗斯联邦 |
1.9 |
1.9 |
2.2 |
巴西 |
0.7 |
2.1 |
2.3 |
二、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趋向协同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目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三次产业趋向协同发展。2003-2011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1%,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下降,从2002年的13.7%下降到2011年的10.1%,下降了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02年的44.8%提高到2011年的46.8%,提高了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2年的41.5%提高到2011年的43.1%,提高1.6个百分点。
图4 2002 、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优质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农业基础地位不断稳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取消了农业税,实行了对农、畜、林及草原等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稳固。粮食生产扭转了一度下滑局面,实现了“八连增”。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02年增长25.0%,年均增长2.5%,连续5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其他主要农产品也稳中有增。与此同时,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规模化种养、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加速推进。2011年水稻、小麦、玉米优质化率分别达到81.0%、74.3%和64.6%,分别比2005年提高16.3、25.5和27.7个百分点。大宗农产品生产继续向优势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省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达到90%以上。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扩大了7300多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了18.6个百分点。2011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3.5%,有力支撑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