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校长称灰色收入拉开教授贫富差距

2011年11月23日10:1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1983年 大学校长 大学老师 大学校园 贫富差距 教学质量 院系 VS 名家大师 学术态度

“穷教授骑飞鸽,富教授开宝马”,对于如今大学校园里教授迥异的境遇,81岁的老校长常常感慨“沧海桑田”。回顾几十年来高校不可想象的变化,这位在大学里任教近50年的老人,感觉就像亲历了一部电影。

老校长搞了一辈子的教育,尽管退休了,但还一直关注教育,并且忍不住要发言。就在2009年,他还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痛斥“象牙塔的倒掉”。

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这位耿直的老人不想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所在学校。

这次,看完中国青年报刊登的“穷教授VS富教授”的系列报道,老校长又有话想说。

老校长说,改革开放前,教授们的生活基本属于温饱型,买一辆自行车,需要攒上半年工资。不同于今天高校院系之间、学校之间的收入差异,在当时,同一级别职称的教授收入基本没有差别。

其时,所有人享受的待遇规则透明而简约——职称长一级,住的房子会大一点,每个月比别人多上10元钱。

上世纪80年代,他任一所大学的校长,除了职务津贴之外,也没有过额外的收入。

1958年,身在大连一所高校的老校长参与主持了全国第一台柴油机的自主研发。当时,这并不是国家的课题,没有经费预算,但老校长所在的院系与大连造船厂一拍即合。一批老师带着一个班的学生,苦干了一年多,各方想尽办法提供试验条件,终于研制成功,其间根本没人提过钱的事情,“就是想要争口气,因为国内没有呀!”

曾经有差不多五年的时间,老校长带着一帮大学老师从南方城市来到哈尔滨,帮助一个国有大厂技术攻关,整天吃着苞米高粱,没有菜,就到松花江里捞一种螺蛳,清水养上几天,放在饭里一起蒸,补充营养,一时成为工厂师傅们的笑谈——在当地,这种螺蛳专门喂鸡鸭。机器弄成功了,获得了国家科技大奖,近10人评上了教授,“也没想过要一分钱”。

在老校长的记忆里,教授收入差距的拉大,大约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后,而且,主要拉开差距的恰恰是项目提成以及校外兼职的灰色收入。

由此肇始的变化,让老校长不断地刷新自己对高校体制、对高校教师的既有认识和理解。

1983年,老校长所在学校得到两个评选正教授的名额,一帮老教授聚在一起,一人一张纸,现场填写“你认为副教授中谁能上”,结果当场宣布,并报到省教育厅。哪像现在,要数论文、个人填写一堆表格。

两相比较,老校长近几年听说的一件有关评报职称的事则显得有些荒谬。

一帮副教授要评职称,英语好的一位没参加辅导班,一群平时根本不用英语也不会说的人,暑期突击苦战一个月,职称考试一一过关,唯独这位英语好的考了55分。

“他们居然用应试教育的方式来考核大学教授!”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