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城乡差距:
加剧早期发展不公
“在儿童早期发展方面,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很不平衡,这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体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说,目前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已经达到1167万人,农民工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比例接近80%。
然而,这一比例在地区之间的差异颇大。在深圳,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不到40%,而东莞还不到25%。
更令韩俊感到焦急的是,农民工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状况也不乐观。
尽管,一些地区公办幼儿园已经开始向农民工子女开放,但是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孩子只能进入民办幼儿园。一项针对广州、武汉、深圳、杭州、宜昌、东莞等6个城市的调查显示,学前教育阶段农民工的子女进入公办幼儿园的比例不足20%。
专家们表示,造成农民工子女早期教育难题的原因不少。
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教育经费中,投入学前教育的比例不足2%。由于学前教育长期财政投入不足,城镇户籍儿童都存在入园难的状况,更无暇顾及非城镇户口的农民工子女。于是,他们只得进入民办幼儿园,而这些幼儿园多数条件比较差,基本的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同时,费用是农民工子女无法获得早期发展服务或服务不足的主要障碍。
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人类发展部的首席教育专家邬健冰,曾在2010年参与一项针对湖南3岁儿童的入户调查。她发现,在许多农村特别是农民工家庭中,2009年没有给子女买过书的占41%,而39%的家庭只买过10元以下的书籍。
营养缺乏也阻碍了儿童生理及认知发展。“儿童早期发展是有时间窗口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表示,研究表明,0~6岁是奠定人一生的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大脑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如果得不到良好的营养照顾和教育培养,对其健康、智力、性格、社会行为能力都将造成消极影响。
“未来农民工子女就读的规模在学前阶段将会继续扩大。”韩俊说,如果留守和流动儿童在走向社会的第一个阶梯就遭遇“不公”,甚至受到排斥,不仅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业发展和身心健康,也会影响社会的未来发展。
解决之道:
政策制度双管齐下
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城镇幼儿园的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中央的政策取向非常明确:在更大的程度上保障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利,更好的体现教育公平。
“儿童早期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陈至立的一席话,得到专家学者们的一致支持。
有专家表示,儿童早期发展要着眼一个“早”字,从孕期开始加强政策支持的力度,抓住儿童0~6岁的黄金窗口,强调母乳喂养,做好婴幼儿辅食添加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
面对当下偏远地区农民工子女早期教育不足的状况,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青海、云南启动了“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试点,包括针对孕妇和婴幼儿母亲的“妈妈学校”培训;为6个月以上婴儿免费发放辅食补充“营养包”;依托“早教点”,由志愿者为边远山村3~5岁幼儿提供“走教”。
“我们刚刚对这一项目进行了中期调查,发现只要政府和社会充分重视、制度设计合理,完全有可能通过创新的政策手段,以较低成本为贫困儿童提供早期发展服务。”卢迈兴奋地说。
“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入园难是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韩俊建议,政府应当把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公共幼儿教育作为一项基本职责,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适龄幼儿的学前教育体系。同时,他也表示,现在完全由公办幼儿园解决农民工孩子入园难问题是不现实的,要为民办幼儿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教育质量。
有一个消息令专家学者们感到欣慰:2011~2015年,我国中央财政将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农村幼儿教育,这意味着农民工子女早期发展环境将有所改善。“希望其中的每一分钱都真正用到为儿童提供早期教育和提高保育质量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冯晓霞说。
【政策看台】
●第三个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2011~2020年,将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千分之十和千分之十三以下,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70%等等。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把妇女儿童扶贫开发纳入规划,特别是关注留守儿童的贫困问题,逐步提高儿童重大疾病的保障医疗水平,切实提高贫困地区学前3年教育的毛入学率,逐步做到有专门计划、有专项投入、有专业人员,促进贫困儿童全面发展。本报记者郑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