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答问

2011年10月17日14:2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小企业板 成长 中小企业发展 科学发展观 生产性服务业 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管理 中小企业博览会 工业增加值 中小企业创新

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以下简称“成长规划”)颁布实施之际,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编制成长规划?

答:为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安排专节论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转变中小企业发展方式;与此相关,还再次强调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也提出了提高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和“专精特新”发展水平的任务和要求。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发展也面临国际国内经济巨大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一方面,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发展领域不断拓宽、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不断加强,另一方面,结构调整任务重压力大、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等制约增强、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势在必行。编制成长规划既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要求,也是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问:编制实施成长规划有哪些主要考虑?

答:一是承前启后,丰富内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2006年,经国务院同意,召开全国中小企业工作座谈会进行了全面部署。五年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逐步成为各地区、各部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面重要旗帜,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考虑到此前我国国家层面上没有实施过中小企业专项规划,成长规划从名称到内容上考虑“十一五”中小企业工作基础,提出继续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有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同时,也按照“十二五”经济发展新形势以及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主题主线要求,深化了“成长”内涵。成长规划提出,“十二五”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重点在“优”字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成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做强做优、做久做多的成长目标。

第二,综合着眼,工业着手。我部是国务院负责中小企业工作的牵头部门,承担中小企业发展宏观指导职能。成长规划需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体现中小企业发展要求,给全社会以鼓舞。因此,成长规划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主要任务等力求体现全局高度和综合要求。但考虑到中小企业覆盖全部三次产业,涉及部门众多,为突出重点,与其它规划相互衔接和补充,成长规划的关键工程和重点工作则主要立足于需要重点开展或重点协调的工作,侧重体现工业以及部分生产性服务业中小企业。这样既体现我部的牵头部门作用,又统筹了部门关系,提高了可操作性。

第三,兼顾“质”“量”,保障就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提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既要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又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因此,在突出强调成长质量和效益的情况下,成长规划也体现了数量增长的要求。如:指导思想中提出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将进一步增强创业创新活力和吸纳就业能力列入五项主要任务,提出实施“创办小企业计划”,并多处明确发展服务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要求。

问:“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提出了哪些目标?

答:成长规划提出,“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的总体目标是: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整体发展质量全面提升,社会贡献更加突出。

预期目标是:数量方面,工商登记中小企业户数年均增长8%,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户数年均增长6%。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8%;技术创新方面,中小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断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创造优势和知名品牌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产业结构方面,中小企业在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生态环保、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单位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耗水量达到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约束性要求。信息化应用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比例达到45%,电子商务应用比例达到40%;人员素质方面,培训各类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50万人次。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