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从经常项目差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来看,人民币汇率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正在逐渐发挥。2005年汇改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虽然没有改变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格局,但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在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点的10.1%后明显回落,2010年为5.2%,2011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至2.8%。从别国经验看,日元和德国马克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几轮升值中,对本国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也同样经历了一个逐步释放的过程。
在经常项目收支状况逐渐改善的同时,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但这并不等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很大程度反映了很多非汇率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一是人口特性、文化传统、社保、住房和教育改革等因素,使中国的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过剩的储蓄成为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结构性原因,正如战后日元和马克大幅升值也没有消除日本和德国迄今仍保持的经常项目顺差一样;二是基于政局稳定、工业基础良好、劳动力成本较低等竞争优势,近年来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积聚了全球制造业的大量贸易顺差;三是主要发达国家长期实施低利率政策,使中国面临较大的套利资本流入压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对资本流出仍保留较为严格的限制,民间对外投资特别是金融投资水平较低,无法对冲经常项目顺差,也造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于国际收支调节作用的缺失。
实践证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降低了汇改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2005-2010年间,中国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8.2%,就业年均增加1120万人。同时,人民币汇率改革也为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次危机发生以来的2009和2010年间,中国进口年均增长13.8%,较出口增速高6.1个百分点,中国需求成为拉动许多国家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
三、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人民币汇率
中国并不追求贸易顺差越大越好。早在2002年底中共十六大上,中国就明确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目标之一。200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积极致力于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一直积极致力于推行中外资国民待遇,扩大市场准入和降低关税水平。中国已全部完成加入世贸组织时所承诺的关税减让义务,关税总水平从2002年15.3%降至2010年的9.8%,为发展中国家中最低。
中美贸易关系是中国重要的经贸关系之一。中国一直高度关注中美间的贸易失衡问题。近年来,中国采取了多项措施扩大进口。过去10年里,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据美方统计,美国对中国出口由2001年192亿美元扩大到2010年919亿美元,增长了379%,同期美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仅增长了67%。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出口增幅远大于美国对中国进口增幅。
正如许多美国各界有识之士所指出的那样,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更解决不了美国的就业问题。第一,早自19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对外贸易就持续逆差,美元指数从1971年1月至2011年9月累计贬值36.1%,但美国的贸易逆差状况未见改善。美国本轮对外失衡问题是以往失衡的延续,美国实际面临不是从中国进口,就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问题。如果不做宏观政策和结构调整,而仅由汇率调节国际收支是行不通的。
第二,中美贸易失衡很大程度反映了贸易顺差的转移效应。2005-2010年间,中国累计一般贸易顺差2729亿美元,加工贸易顺差1.46万亿美元。特别是,中国主要承接了欧美、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的最终加工组装环节,出口体现为全部商品价值,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自美国以外国家的进口,而中国在整个产业链中取得收益为少量的加工费用。
第三,美国从中美自由贸易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美国商会2008年对238家在中国企业调查,71%获利高于全球平均水平,80%准备追加投资。摩根斯坦利调查报告分析显示:中国对美出口,美国消费者每年节省1000亿美元,美国企业获利6000亿美元,占标准普尔指数涵盖公司利润总额的10%以上。据亚洲开发银行估算,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零售价为178.96美元,其中中国赚取的加工费仅占3.6%,大部分价值被美国的设计、运销和零售企业获得。2011年8月上旬,旧金山联储两位经济学家研究认为,2010年来自中国的商品和服务仅占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的2.7%,其中从中国进口的真实成本不到一半,其余都来自美国本土企业和工人的运输、销售和营销成本。
第四,美国出口限制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作为全球技术领先国家,在高科技产品方面较中国具有明显的竞争力,本可以充分发挥这种比较优势。但美国始终奉行冷战思维,以所谓的安全为由,对中国高科技出口贸易采取各种限制措施。事实上,美国前商务部部长骆家辉也曾表示,扩大对中国出口,而非限制从中国进口,是美国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的最好办法。
因此,应该客观、公正地认识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对人民币汇率的无端指责,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不仅解决不了美国储蓄不足、贸易赤字和高失业率等问题,而且可能严重影响中国正在进行的汇率改革进程。
四、采取包括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内的一揽子措施积极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中国充分认识到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对中国自身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近年来,中国坚持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政策,已出台了增加消费、发展服务业、完善社保、卫生、住房、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并且,“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再次将“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作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中国已经和将要实施的各项措施,核心就是通过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降低储蓄率,使经济增长由较多依赖投资、出口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同时,推进城镇化、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也将理顺中国出口商品的生产成本,促进对外贸易更趋平衡。
中国将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发挥汇率对调节国际收支的积极作用。但是,国际收支不平衡反映了许多结构性问题,以及现行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机制的不适应。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人民币汇率改革之所以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就是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力求使可能发生的内外部负面影响最小化,为一揽子的结构调整和配套改革争取时间。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结构的演变具有内在规律性,再平衡需要多方面努力,且必然是个渐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