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回应美涉华汇率法案 央行称严重影响汇改

2011年10月12日14:3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央行 全球经济平衡 汇率形成机制 汇率升值 涉华 汇率浮动 汇率机制 操纵汇率 经常项目 贸易失衡

2011年10月11日,美国会参议院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逼迫人民币升值。对此,中国外交部、商务部与央行三大部门先后作出回应,指责美国参议院此举以所谓“汇率失衡”为名、行保护主义之实,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根本解决不了美国储蓄不足、贸易赤字和高失业率等问题,损人而不利己 有百害无一益。而央行则专门针对此发布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回顾与展望》报告,称人民币汇率正逐渐趋于合理均衡水平,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人民币汇率。并以少见的强硬态度表示“对人民币汇率的无端指责可能严重影响中国正在进行的汇率改革进程”。

外交部回应:人民币汇率法案损人不利己 有百害无一益

这项议案以所谓“汇率失衡”为名、行保护主义之实,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不仅解决不了美自身经济和就业问题,到头来只会严重干扰中美经贸关系,干扰中美两国和国际社会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复苏和增长的努力,损人而不利己,有百害而无一益。

商务部回应:美通过人民币汇率法案违反了国际规则

在全球经济复苏面临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美参院推动以立法方式逼迫贸易伙伴货币升值,无异于发出了贸易保护主义升级的错误信号。此举严重违反了国际规则,不仅威胁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也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挑战、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努力背道而驰,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央行回应:对人民币汇率无端指责或严重影响汇率改革

2011年10月11日,美国会参议院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对人民币汇改的历程和成果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撰写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回顾与展望》报告,以事实和数据反驳了美方关于我操纵汇率、人民币币值大幅低估等错误言论。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升值30.2%,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3.5%和23.1%。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在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点的10.1%后明显回落,2010年为5.2%,2011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至2.8%。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人民币汇率正逐渐趋于均衡合理水平。现将该研究报告对外公布,以供各界准确认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和未来改革的方向。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回顾与展望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2011年10月11日

编者按:2011年10月11日,美国会参议院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对人民币汇改的历程和成果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撰写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回顾与展望》报告,以事实和数据反驳了美方关于我操纵汇率、人民币币值大幅低估等错误言论。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升值30.2%,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3.5%和23.1%。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在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点的10.1%后明显回落,2010年为5.2%,2011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至2.8%。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人民币汇率正逐渐趋于均衡合理水平。现将该研究报告对外公布,以供各界准确认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和未来改革的方向。

一、市场化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始终坚持的方向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十几年来,中国始终坚持这个方向,不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994年1月1日,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1997年底以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中有升,海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1998年初起,为防止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的进一步扩散,中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主动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在8.28元左右的水平。

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逐步减弱以及中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2005年7月21日中国再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升值2%以后,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与此同时,深化外汇体制改革,理顺外汇供求关系、加快外汇市场培育,市场决定汇率形成的技术平台基本形成,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恶化,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再度收窄了浮动区间,稳定了市场预期,为抵御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展示了中国促进全球经济平衡的努力。随着全球经济企稳复苏,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2010年6月19日,中国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实践证明,坚持主动、渐进、可控的原则,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对增强中国对外经贸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增加就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就业、抑制通货膨胀、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如果没有1998年和2008年两次大的外部冲击,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有可能走得更快、更远。

二、人民币汇率正逐渐趋于合理均衡水平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取向是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外汇供求关系的作用下,人民币双边和多边汇率总体保持了稳中趋升的走势。

1994年汇改以来至2011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6.9%。截至2011年8月末,按照国际清算银行口径计算的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累计升值33.4%和58.5%。在国际清算银行监测的58种货币中,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分别排在第13位和第10位。

如果从2005年7月汇改以后的情况看,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升值30.2%,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3.5%和23.1%。尤其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2008年8月-2011年8月间,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2%和5.0%,在国际清算银行监测的58种货币中,分别排在第15位和第12位。像上次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样,人民币继续扮演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稳定锚角色。按照现在的渐进升值方式,加上其他结构调整措施逐步见效,中国将渐进、稳妥地实现汇率均衡。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