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数据被指过于简单 公开事项应进行审计

2011年07月29日09:2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三公 三公经费 审计监督

【标准】

口径偏窄仅含财政拨款

专家表示,从公布的情况看,此次各部门公布的“三公经费”,仅是财政拨款涵盖的内容。但事实上,很多部门除了财政拨款外,还有很多其他收入。对于一些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按照相关政策是自收自支,一些违规收费或来源不明收入,比如“小金库”等,则无法进行监督。

据统计,2010年各部门预算中,不少部委的财政拨款占其总预算收入的比例都在80%以下。其中教育部64%、农业部66%、民政部65%、财政部67%等,部分部门如卫生部、中医药局等,其财政拨款占预算收入的比例更在20%以下。

口径窄可能有哪些问题?对此,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主任曾康华表示,“三公经费”无具体门类,虽然各单位财务部门应该都有基础数据,但在对外公开时,其是否会把一些项目支出里面的相关内容都扣除来一一统计,很难说。

【监督】

应对公开事项进行审计

公开的“三公经费”信息就真实吗?以公务接待费为例,商务部108.53万元、科技部191.49万元、住建部26万元。处于高消费地区的北京的国家部委,每年这么多招待费,甚至远低于一个地市级部门的实际招待费,这种可能性在哪里?

上海财经大学蒋洪教授表示,可能的原因是,财务报表上的公务招待费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支出,招待费隐藏在约束较弱的会议费、培训费等会计科目中,或者这些部委将这些支出转移到了下级部门或关联企业的身上。

专家表示,行政机关“三公经费”预决算存在“被修饰”的问题,且即便经过“修饰”的数据依然不敢见“公婆”。可见,“三公经费”尚有许多待解的谜团。破解谜团需要公开更为详尽的行政机关的预决算数据,比如行政机关会议费等其他开支情况,同时还需要跟进审计监督,对公开事项的真实性进行审计。(记者蒋彦鑫)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