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2011年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贸易前景

2011年05月05日15:5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经济体 经济复苏 Dealogic 1950年 经济增长 贸易增长 贸易前景 经济信心 经济增速 IMF

[2010年秋季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2010年春季 09年][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报告][2011年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

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

2010年,世界经济整体继续复苏,但受刺激政策效应衰减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全年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全球经济复苏不平衡加剧,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双速”格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领先于发达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引擎,发达经济体中美日经济复苏缓慢曲折,欧盟内部德法等核心大国与外围国家分化日益严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1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显示,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5%,其中发达国家增长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7.3%。

2011年世界经济将延续去年的复苏势头,但复苏进程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通胀压力继续加大,并开始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蔓延扩散,公共债务问题持续困扰发达经济体,农产品、资源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高,西亚北非局势动荡不安以及日本发生特大地震且引发海啸、核泄漏等,都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下行风险。IMF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4.4%。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2.4%,较上年放慢0.6个百分点。

表1 2009-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态势(单位:%)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1年4月11日。

2010年国际贸易强劲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量。世界贸易组织(WTO)4月7日发布的《2010年全球贸易报告》统计,2010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增长14.5%,创下1950年有该统计以来的最大增幅记录,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同期增速。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2.9%,发展中国家和独联体增长16.7%。WTO预计,2011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增长率将放缓至6.5%,但仍将高于1990-2008年6.0%的平均增速。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4.5%,发展中国家和独联体增长9.5%。

表2 2008-2010年世界贸易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WTO秘书处,2011年4月7日。

随着全球经济和金融状况改善,投资者信心逐步增强,201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进入复苏轨道,投资额持续上升。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10年全球FDI流动增至1.1万亿美元。进入2011年,全球并购市场再度活跃。据Dealogic统计,截至4月初,今年全世界公司已宣布并购案的价值达7841亿美元,超过去年同期的6379亿美元。迄今为止已有三宗交易的规模超过150亿美元,而2010年全年达到这样规模的交易只有四宗。预计2011年全球FDI将增至1.3万亿美元,规模将大大超过前几年。

二、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面进一步拓宽,复苏基础有所增强,但阻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的风险并未降低,新的变数还在不断出现,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1.突发事件增添经济复苏不确定因素

今年以来,国际上一系列突发事件成为影响世界经济运行新的不确定因素,突发事件引发的“恐慌溢价”给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巨大阻力,给艰难曲折的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增加了新的阴影。

自年初起,西亚北非局势持续动荡,不仅破坏了该地区正常的经济活动,而且对全球原油供给造成了较大影响,推动国际油价直线上涨。对油价和食品价格占消费物价2/3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持续高涨的油价使得原已十分突出的通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对经济增长将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对经济缓慢复苏的发达经济体而言,高油价不仅将推动物流运输成本上升,而且将直接增加消费者在能源方面的相关支出,挤占其他消费开支,降低其消费意愿,从而减弱经济复苏的潜力。

3月11日,日本发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地震,其后引发了海啸、核泄漏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场灾害不仅对日本本国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还对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构成一定影响。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称,日本大地震或将导致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减少0.5%。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全球供应链上至关重要的一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日本半导体芯片、电子元件、汽车电子等产品的重要产区,产能分别占日本总产能的20%、50%和18%。大地震造成了日本生产设备设施受损、物流运输中断、电力供应短缺,企业经营基本停滞,电子信息、汽车等产品出口能力大幅下降,相关产业的全球供应链也受到严重冲击。同时,大地震也对日本商品期货、股票市场以及货币市场造成了极大打击,日本海外资金开始回流本土。中长期来看,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步稳定和灾后重建的陆续展开,日本出口产能将逐渐恢复,对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的影响逐步减弱,灾后重建带动国内需求增加,会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

2.通胀压力上升加大全球经济复苏成本

当前,在市场流动性充沛、美元持续走低、农产品供给偏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过快、投机炒作频繁,以及中东局势动荡和日本地震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全球通胀水平不断升温,并正从新兴市场经济体逐步向发达经济体蔓延扩散。

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世界银行粮食价格指数上升幅度达15%,粮食价格已经逼近2008年的历史最高点。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不断走低,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涨幅早已超过了2007年巅峰时期达10%以上。考虑到日本灾后重建会继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以及重建对原油等重要生产资料需求将大幅增加,市场对大宗商品价格后期走势普遍看涨。自年初起,西亚北非局势持续动荡直接推动原油价格进入了加速上涨通道,进一步加重了全球通胀压力。4月8日布伦特原油价格升至126.7美元/桶,较上年末上涨33.6%。IMF警告,如果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将导致油价再次迅速上升,预计将达到2008年创下纪录的价格148美元/桶。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面临较大通胀压力,发达经济体通胀趋势也日益明显。2011年2月,俄罗斯、印度、巴西、韩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分别上涨9.5%、8.3%、6%和4.5%,均创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2月份CPI同比上涨2.1%,环比已连续8个月上涨,其中食品和能源分别上涨2.3%和11%;欧元区3月份CPI达2.7%,英国2月份为4.4%。

3.公共债务负担拖累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

为应对金融危机,发达经济体推出了规模巨大的刺激性财政政策,导致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美欧日等国国债和财政赤字规模都达到了历史高点,欧盟更是成为主权债务危机的重灾区。主权债务问题短期内难以平息,将长期困扰发达经济体的复苏脚步。

美国预算赤字2010年财政年度为1.4万亿美元,预计2011财年赤字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至1.65万亿美元之间;公共债务总额已接近于14.3万亿美元的法定上限。国会预算局预计,今后10年,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务将攀升至18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77%。

在欧洲,西班牙、希腊主权评级被降低,再次引发市场对欧洲债务问题的忧虑。葡萄牙债务问题持续恶化,已成为欧元区继希腊和爱尔兰之后,第三个向欧盟和IMF申请救助的国家。欧洲央行迫于通胀压力开始加息,加重了欧洲外围国家的融资难度,更引发了对欧元区消费需求下降的担忧。欧洲稳定机制(简称ESM)的出台为欧元区国家应对债务危机提供了一个长期保障,但非欧元区国家的债务风险仍值得关注。

日本大地震发生期间正值日本政府与财政赤字进行艰难斗争之际。截至2010年底,日本政府债务余额已高达919万亿日元,同时预计在今年4月1日开始的财年中,政府债务还将增长5.8%,达到创纪录的997.7万亿日元,占GDP的比例将达到230%,为发达国家之最。日本政府为灾后重建不得不推出大规模刺激性财政政策,但严峻的财政状况限制了政策施展空间,并且加剧了债务风险,推高了政府融资成本。

三、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贸易前景

美国受出口和消费者支出稳定增长的支持,2010年第四季度美国实际GDP增长达到3.1%,全年经济增长2.9%,为五年来最大增幅。进入2011年,美国经济数据多数表现向好。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生产持续回暖,2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从1月份的93.1增至93.5,3月份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70.6,超过预期的70.0。失业率连续四个月下降,3月份失业率从上月的8.9%降为8.8%,较上年11月份已下降1个百分点。

但美国经济复苏的动能仍显不足。2月份耐用品订单出现连续下降,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大幅回落,显示消费者对经济短期走势持谨慎态度。1月份20个大中城市平均房价继续下跌,2月新屋、成屋销售分别环比下降17%和10%。虽然就业形势正在转好,但较2008年9月6.1%的失业率仍有很大差距。另外,高企的油价直接增加了消费者被动支出和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对基础尚不牢固的消费投资需求产生负面影响。IMF预计,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8%,高于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但较年初预期降低0.2个百分点。

欧元区2010年欧元区经济缓慢复苏,增长1.7%,核心大国——德国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0年德国经济增长3.6%,创两德统一以来最大增幅,主要贡献力量来自于出口的大幅增长。2011年,欧元区经济整体发展继续向好。1月份工业订单同比增长20.9%,连续四个月上升;1月份商品零售额环比回升0.4%,实现自2010年7月份以来的首次增长;2月份欧元区经济敏感指数升至107.8点,表明经济信心重拾上升通道。德国依然保持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引领地位,1月份企业信心指数升至历史新高;前两个月的出口增长率均在20%以上;3月份失业率从上年同期的8.5%降至7.6%。

目前困扰欧元区经济的主要障碍,一是通胀压力增大,消费存在下滑风险。2010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2.2%,为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2011年前3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2.3%、2.4%和2.7%,连续4个月超出欧洲央行为维持物价稳定设定的2%的警戒线。为此,欧洲央行4月7日将其主导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从现行的1%提高至1.25%。欧洲央行预计,2011年欧元区通胀率在2.0%至2.6%之间。二是债务危机继续困扰欧元区经济。市场普遍认为希腊债务重组难以避免,对危机蔓延至西班牙和其他国家的担忧有所升级。IMF预计,2011年该地区经济增长率仅为1.6%,德国经济增长率将较上年降低1个百分点。

日本2010年日本经济强劲反弹,全年经济实际增长3.9%,创20年来最快增速。进入2011年至地震前,日本经济仍呈现出较好的动向。1月份经济景气一致指数继续改善至106.2,连续3个月环比上升;1月份失业率为4.9%,较2010年平均5.1%的失业率有所改善;2月份出口同比增长9.7%,顺差上升3%。

大地震及海啸、核泄漏等次生灾害对日本经济造成重创。日本政府估计,本次灾害损失在16-25万亿日元,占日本GDP的3%-5%,高于1995年阪神大地震2%的损失。世界银行预计,日本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在1230-2350亿美元,灾后重建大约需要5年时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报告称,日本第一季度的经济增幅可能下降0.2-0.6个百分点,第二季度可能下降0.5-1.4个百分点。IMF也将日本经济2011年增长预期从1.6%下调至1.4%。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2010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全年经济增长达到7.3%,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分别高达10.3%和10.4%。进入 2011年,尽管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新兴经济体总体仍保持强劲增长。一季度中国GDP 增长9.7%,进、出口增幅分别为32.6%和26.5%;印度2月份出口同比增长49.8%。IMF预计中国、印度、印尼和土耳其将继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

当前新兴经济体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通胀压力持续增长使得货币政策的应用变得更加复杂;热钱的流入增加资产价格泡沫危险。处理好抑制通货膨胀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新兴经济体2011年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

商务部综合司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