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治堵中的公平问题
从停车大量减少,不难看出大幅度提高三环内停车收费确实达到了一定的治堵目的。从奥运会时的单双号限行,到后来的尾号限行,再到限购,提高停车收费标准,北京走的是“行政命令+价格杠杆”解决城市拥堵之路。从鼓励消费到提高成本,许多人也尝到了从甜到苦的滋味。
在东三环内一家海运公司工作的冯先生的买车用车经历非常典型。2009年,当时为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国家出台新政,1.6升以下小轿车购置税减半。冯先生抓准时机买了一辆1.6升排气量的大众汽车。他住在四环外一个小区,每月150元停车费。冯先生夫妻两人轮流开这辆车,夫人单位可以免费停车,冯先生开车上班时就停在单位附近的路边停车场。当初他和同事集体“团购”,收费员同意每天交10元,后来涨到15元。可是现在93号汽油也涨到快8元了,停车费更是要一天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冯先生从4月1日起已经不开车了,夫人每天顺路载他一段,然后他打车或者坐公交车到单位。不过,由于许多车主不再开车到三环内上班或购物,近日北京出租车在有些路段和时段成为“紧俏货”,冯先生经常要在路边站上一二十分钟才会抢到一辆出租车。
“城市交通问题确实需要依靠公共交通来解决,人们的出行方式也确实需要改变。不过,从我家到单位坐公交还要倒一趟车,时间太长了。早晨坐地铁经常是挤不上去。”冯先生不只觉得公共交通不便,而且认为不管是油价提高,还是停车费提高,都由开车人承担不太公平:“我们每年缴纳车船使用税,车主已经承担了城市交通成本的一部分。而且每周停开一天、停车费上涨,好像都是政策一下子出台。记得以前自来水、电价上涨几毛钱都会开听证会,这次停车费一下子上涨好几倍,怎么一下子就实行了?”
北京近几年城市快速发展,一方面机动车数量猛增,一方面停车位建设缓慢,道路拥堵、停车矛盾突出,对于一个拥有490万车辆,2000万人口的巨大城市,还清欠账还有待时日。
4月13日,西城区出台新规,市民在自家小区周边占道停车,若所住小区是已备案居住区,并且能提供户口簿、房屋产权证或公房租赁协议、行驶证,能证明自己在小区内没有停车位的,可以享受到一个停车位每月150元的优惠价格。这是针对老城区由于停车位缺乏,采取的新措施。
对此,王殿东评价:“一个新政策出台后,在刚开始执行时总需要进行调整,停车收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他透露,有关部门正在进行城市停车立法方面的调研,其中也包括对停车公司的相关规定。据了解,目前北京从事停车收费的公司有3000多家,大规模的专业停车公司也就十几家,良莠不齐。层次低、收入低、技术含量低是普遍现状。
王殿东还提出,城市停车要采用智能化收费等新技术方式,例如建设立体停车楼,建立静态交通信息管理平台等。
其实北京市在前几年曾经在一些地区设立过停车咪表,由于缺乏后续管理,目前大多已经损坏。一位停车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北京市正在推行手持POS机停车收费新形式,可以节约成本,便于管理,现正在试点,年底前将在全市试行。
吕和平曾经到上海香港等地区进行调研,也了解国外一些先进的停车收费方式。他认为,城市停车收费不应该采用目前的企业经营方式,而应该转变为政府主导的公益行为,也就是政府委托停车公司进行收费,返还一定经营成本给停车公司,明确收支两条线。
“在香港、台湾,违章停车是与个人信誉相关的,如果有不良记录后果很严重。”吕和平认为,完善整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尚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