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溯源 10年前停车1元/4小时
10多年前何女士买车时,她没想到今天这个城市的停车和收费乱象。
“那时候私人轿车很少,停车也不会困难,停车收费的更少。何女士表示,经常是哪里有空地就停哪,事实上很多地方都有空地儿,”停车根本不需要“见缝插针”。
北京停车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殿东表示,上世纪90年代末期,北京市和区县的交通管理部门,纷纷将其所属的停车收费业务剥离出来,成立专业公司。公众熟知的公联安达、海安、金地等停车公司,就是北京停车行业最早“吃螃蟹的人”。
公联安达公司副总经理李继刚表示,当时的停车费为1元/4小时,但各种费用少,工资低,公司利润也是最高的。
停车公司收费模式也渐渐固定,如划分占道停车、露天停车等,并一直延续至今。
发展 配建滞后停车渐难
2003年“非典”之后,何女士开始感受到了停车难。有时候出去办事找停车场要兜几圈才能停下。
2002年,北京有了统一的停车收费标准。四环路以内,占道和露天停车场等路面停车1元/半小时。王殿东认为,当时的停车收费政策,只是为了规范停车,但没有考虑到停车费调节小汽车出行的作用。
这一收费标准,一直延续到了2009年。
停车成本低廉,汽车快速增长,而停车位配套却远远滞后于汽车增长。
业内人士介绍,北京1989年之前的大型公建没有停车配建指标;此后的公建配备指标长期偏低。
同时,居住小区停车配建指标经两次调整,但对小汽车增长速度估计不足,指标也偏低。
政府在停车位建设方面也建树颇微。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期间规划建设8.8万个停车位,实际建成1万个车位。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停车配建指标偏低、停车车位总量短缺是停车的难首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