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重工业化迅猛推进,尤其是房地产大开发,以及轿车走进千家万户,中国钢铁业产能急剧膨胀,粗钢产量随房价与汽车销量直线飙升,全球铁矿石似乎都要被中国钢企全部吞吃掉,进而引来世界铁矿石价格贪婪地年年暴涨。
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与美国和日本大体相当。7年后的2003年,中国粗钢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2005年首破3亿吨,2006年首破4亿吨,2008年首破5亿吨,2010年首破6亿吨,达6.26亿吨。目前,中国钢铁产量相当于世界前15大产钢国或地区产量的总和,同时,中国钢铁产量是日本的6倍,是美国的近8倍。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钢铁规模与钢铁产能?
2008年9月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只是巧合,却并非中国钢铁业的拐点,事实上,2007年是中国钢铁“大跃进”的最后冲刺,它才是真正的“拐点”。2007年是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最辉煌的一年,这一年所有绩效类财务指标几乎都创下了中国钢铁业的最高记录,包括净利润、上缴税金及每股收益。
然而,自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钢铁业开始走向“抛物线”右边的下坡路,直到2008年9月,71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已有23家亏损,亏损面达1/3;当年10月亏损面升至60%附近;当年11月亏损面更是逼近70%,当年12月亏损面为62%,钢厂存货及产成品库存剧增。2008年第四季度钢铁行业亏损额达476亿元。这是中国钢铁业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全行业”月度亏损及季度亏损。它标志着中国钢铁业总量扩张已走到尽头,产能严重过剩的苦酒开始发酵。
2009年,尽管全球钢铁产量减产21.5%,但在中央4万亿投资计划的强烈刺激下,中国钢铁业全年粗钢产量比上年增长13.4%,增幅排世界第一。不过,直到2009年5月,我国钢铁行业才暂时扭转连续数月亏损的局面。然而,当年我国钢铁行业亏损面仍高达28%,亏损总额为165亿元。
据工信部报告,201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从1月平均90美元/吨攀升至年末的145美元/吨,上涨61%,全年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为128美元/吨,比上年上涨了40美元/吨,为此,钢铁企业全年进口铁矿石成本上涨了大约1960亿元人民币。然而,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同期实现利润仅为897亿元,大多数钢企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行业总体盈利水平不容乐观。另一组数据表明:2010年,必和必拓去年利润1127亿元,超过我国重点大中型钢企净利润之和。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仅有2.91%的销售利润率,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2%的平均水平,利润率在国内工业行业中是最低的。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7000多家,其中小型企业多达6000多家。中国钢铁企业从业人数高达300万人,在全国31个内地省及直辖市中,唯有西藏和宁夏两省没有钢铁企业,其他29个省均设有钢铁企业,其中,2009年只有10个省的粗钢产量超过1000万吨,其他19个省的粗钢产量均不足1000万吨,有的省钢铁年产量甚至只有20多万吨。由此可见,钢铁产业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无论是“大而全”或是“小而全”,总之,诸侯割据、各自为阵,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做大地方GDP,为地方政府增收。
只可惜,在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背后,除了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就是钢铁品质低下,无法适应高端需求。2009年,中国进口粗钢2330多万吨,出口粗钢2620万吨。中国作为世界上硕大无比的钢铁生产大国,虽严重产能过剩,还有大量存货与库存,但我们每年却仍需从欧美等发达国家进口特钢和高端钢,这就是中国钢铁产业的国情——在总量过剩的背后是结构性短缺与畸形,这是我们作为钢铁大国的最大尴尬和两难。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十二五”时期将是下一个30年改革开放的新起点。正如去年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从长远战略来看,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当前和今后贯穿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从今年开始已正式“破题”。
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意味着GDP至上或GDP崇拜时代的终结。一直以来,中国钢铁业以“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为特征,极好地迎合了粗放式、外延型、总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下GDP的快速增长,如今随着汽车销售饱和、房地产受打压以及全球铁矿石价格连年暴涨,中国钢铁业的产能扩张已走到尽头,前方就是“死胡同”。
今后中国钢铁业的日子将更难过。为了实现钢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不再以“钢铁总量扩张”为己任,而是以“钢铁品质提升”作为全新的战斗口号,一方面,通过大力实施跨地区兼并重组,重新整合全国各地的钢铁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消除行业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与发明,攻坚高端产品,真正提升钢铁品质。这正是中国钢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