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调控初见成效 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初步遏制

2011年03月02日09:2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粮油仓储 流动性过剩 存贷款基准利率 价格总水平 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

保障供应,降低市场流通成本。投放储备糖、投放储备肉、投放储备棉……2010年,这样的消息屡见报端。为缓解国内部分农产品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国家加大了大宗农产品储备的投放力度。2010年累计投放中央储备和国家临时存储小麦4329万吨、稻谷1343万吨、玉米2745万吨、食用油50万吨、棉花100万吨、食糖182万吨。在加大投放的同时,积极利用国际市场,组织粮食、棉花等重要商品进口,以保持国内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针对社会各界反映的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的问题,国家一方面加强批发市场、粮油仓储、农产品冷链物流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鼓励产销对接、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在降低流通费用方面,更是给了真金白银的政策,将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扩大到所有收费公路,并增加免费品种,全年免收鲜活农产品车辆通行费金额超过130亿元。各地还运用财政补贴、价格调节基金支持等多种手段,降低农贸市场摊位费、进场费,为稳定和降低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雪中送炭,为低收入群体排忧解难。为减轻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国家多次提高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截至去年底,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和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251元、117元和246元,比2008年底提高22.4%、42.2%和35.6%,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也从人均2000元大幅提高至3000元,地方人民政府普遍向困难群众发放了每人每月10—80元不等的价格临时补贴。今年春节前,中央财政再次安排资金104亿元,向困难群众发放了一次性生活补贴。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已经有17个省份全面推开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釜底抽薪,收紧流动性,改善价格运行的大环境。鉴于造成这轮物价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流动性过剩,在国民经济摆脱金融危机的冲击、实现回升向好的转折后,中央政府及时调整宏观政策,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了管理好流动性,央行频频出手,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先后3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上调0.75个百分点;8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4个百分点。2010年,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回收流动性2万多亿元,改善了价格运行的大环境。

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是2010年宏观调控的核心,而控通胀又成为核心中的核心。各级政府对症下药,出台的各种措施密度大、针对性强。目前,政府的调控初见成效,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粮食等部分重要农产品价格涨幅趋缓,蔬菜价格明显回落。CPI在去年11月份同比上升5.1%之后开始回落,去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3%,在基本实现去年价格调控目标的基础上,今年1月份CPI涨幅低于社会预期,2月份有望继续回落。(记者朱剑红)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