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季预测:2011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胀双高

2011年02月28日09:4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通胀目标 经济增长 通胀压力  宏观经济

2月26日,由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厦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共同举办了“中国宏观经济高层论坛控制通胀与保障民生”,主办方代表、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财政部综合司副司长汪义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天则研究所张曙光等有关专家学者等100多人参加了会议。论坛就目前社会上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2月26日上午,厦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在京联合举行“控制通胀与保障民生中国宏观经济高层论坛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 Q M M )2011年春季预测发布会”,发布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 Q M M )2011年春季预测报告。报告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将延续2010年态势,G D P将增长10%以上;但是通胀压力较大,C PI指数可能突破5%。为了有效控制通胀,宏观经济当局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应适当抑制各地的经济增长冲动,在政策措施上严格控制M 2的增长速度。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 Q M M )是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合作开发的一个以转型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为背景,以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为基础,以先进的宏观经济建模技术为支撑,利用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构建出的,以需求为导向的,旨在进行短期预测的宏观经济动态计量模型。模型采用结构性方程组,不仅可以进行宏观经济预测,而且可以进行政策模拟,定量评估被评估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双方研究人员自2005年起研制这一模型,2006年7月,C Q M M模型投入使用。自2006年7月开始,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课题组每年两次定期在北京和新加坡发布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报告,公布课题组对中国经济未来两年八个季度的主要经济指标的最新预测、对相关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政策模拟的结果和宏观经济政策建议。本次发布是C Q M M的第十次预测报告发布。

如果当局在2011年不能持坚决态度,采取强有力措施,始终有效抑制过高经济增长冲动,防止通货膨胀上升,尤其是控制M 2增速使其回归正常水平,那么,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如果M 2增速能够控制在14%,那么,2011年的CPI有可能从基 准 模 型 预测的5 .4%下降到4.15%。

在过去五年里,根据研究需要,课题组对C Q M M模型做了许多重要改进。最初的C Q M M模型只包含投资、消费、进出口、外汇储备和货币五个模块;经过多次改进和扩充,目前C Q M M模型已扩展为9个模块109个变量,模型的功能大为提升。本次预测,模型在数据处理上又做了重要改进,首次在中国发布了与国际接轨的年度化季对季增长数据,更为准确地刻画宏观经济的动态。

从过去5年的运行情况看,C Q M M不仅弥补了当前国内年度宏观经济模型难以有效进行短期预报的不足,而且能够把握和刻画中国经济结构在较短时期内较大转变的事实,成为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及企业单位赖以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的重要依据之一。C Q M M的研制与运行为改善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

本次预测是C Q M M模型的第十次预测。本次预测的主要目的有:(1)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 Q M M )对2011年和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展开预测;(2)模拟现行的通货膨胀对城乡不同收入群体收入与消费行为的影响;(3)模拟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性;(4)依据模型模拟结果,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评价与展望,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本次报告认为:2010年,中国经济实现了10.3%的增速。但是仍然延续了“投资驱动”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政府主导型投资在外部市场逐步恢复时没有及时退出,导致总投资因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同时增长而快速扩张,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在食品及居住类价格的推动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PI)上涨,侵蚀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抑制了全社会居民消费需求扩张,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下滑。这说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尽管已受到高度重视,但其实现仍须努力。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