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二、粮食生产创造历史最高水平,农业基础得到加强
《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创造历史最高水平,连续7年增产,连续四年产量超过5亿吨。其中,夏粮产量12310万吨,下降0.3%;早稻3132万吨,下降6.1%;秋粮39199万吨,增长4.8%。
2010年我国的气候条件是近年来较为严峻的一年,低温、干旱、洪涝灾害接连不断。年初,气温较低,雨雪天气偏多;春季,西南部分地区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7、8月份南方部分地区又遭遇洪涝等特大自然灾害;10月份,海南又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部署减灾抗灾,进一步强化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措施,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秋粮实现大幅增产,全年粮食再获丰收。粮食增产对稳定居民消费价格起了重要作用。9月份以后,虽然由于农产品价格导引的物价上涨持续加快,但由于粮食增产的有力支撑,全年CPI上涨3.3%,基本实现了全年预期的目标。不过,对于2010年的粮食增产也要全面看待,从夏粮、早稻和秋粮看,夏粮和早稻都是减产的,粮食增产主要靠秋粮;分地区看,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11个地区减产,增产较多的仍主要集中在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也不平衡,江西和湖南两省因为自然灾害有一定幅度减产。因此,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仍不巩固,受气候条件影响仍然很大,需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三、外需和内需均实现快速增长,内外需对经济增长支撑的协调性更强
《统计公报》显示,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考虑到2009年进出口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大幅下滑,2010年的外需增长有一定的恢复性增长的成份,但全年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均超过2008年创造的最高纪录,显示外需已经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与此同时,《统计公报》显示,内需延续了2009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增速依然较快。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内需结构也有改善。从投资结构看,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5.1%、31.7%、40.4%和48.2%,增速大幅超过投资的平均增速。从消费结构看,热点消费快速增长。其中,金银珠宝类增长46.0%,家具类增长37.2%,汽车类增长34.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7.7%。显示消费热点持续旺盛,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初步测算,2010年内需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个百分点,对增长的贡献率为92.1%;净出口扭转了2009年对经济增长的负拉动趋势,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7.9%,显示内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比2009年更加协调。
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统计公报》从多方面显示了结构调整取得的积极成果。
从区域结构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1.4%,中部地区增长26.2%,西部地区增长24.5%,东北地区增长29.5%。投资进一步向中西部倾斜。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5%,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速度2.2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5.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1.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9.6%。除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之外的另外五大高耗能行业的增速都显著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与此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7%的平均增速。
五、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民生事业成绩突出
《统计公报》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1998年以来首次快于城镇。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比城镇快3.1个百分点,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也使得2010年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为26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09万人。
就业状况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好的一年。2010年我国积极就业政策力度加大,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面继续扩大。截止2010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6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23万人;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32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59万人;全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3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0万人;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173万人,比上年增加末1278万人;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306万人,比上年增加末1430万人。267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832亿元,累计受益7.0亿人次。全国列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10277万人。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和价格形势,我国政府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多项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社会保障由以往只重视量的增加向既重视量的增加、又重视质的提高转变。
六、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在有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新的进步。
在科技方面,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科研机构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支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推动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2010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69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5%,其中基础研究经费328亿元。同时,全年受理境内外专利申请突破100万件,达到122.2万件,其中境内申请108.4万件,占88.7%。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3.0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3906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全年成功发射卫星15次,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使我国未来的探月工程又前进了一步。
在教育方面,研究生继续扩招,招生人数达到53.8万人,在学研究生153.8万人,增加13.3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和全国普通高中分别招生661.8万人、868.1万人和836.2万人。
在医疗卫生方面,我国继续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步伐,支持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不断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继续完善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投入政策,支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等体系建设。截止2010年底,医疗服务机构继续快速增长,包括村卫生室在内的全国卫生机构总计达到93.9万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0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1万个。与此同时,医疗服务人员也快速增长,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37万人,比上年增加4.1万人,注册护士205万人,比上年增加19.5万人。
在体育方面,我国继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后,成功举办了广州亚运会,再次展示了我国对于大型运动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全年我国体育健儿在22个项目上获得108个世界冠军,8人5队15次创15项世界纪录。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上,我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金牌199枚、银牌119枚、铜牌98枚,金牌数和奖牌数蝉联第一名。
2010年,新中国第一次承办了世界博览会,创造了参观人数最多、单日参观人数最多、参展国家和组织最多、园区面积最大等多项世界纪录,累计参观者首次突破7000万人次。
总之,面对新世纪以来国内外环境最为复杂的一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十一五”的圆满收官,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必须认识到,我国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世界经济复苏的趋势仍曲折复杂,全球流动性持续增加,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持续动荡,这对我国外需继续快速增长和国内物价稳定均构成挑战。2011年,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共同协调拉动转变。同时,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的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