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国内外汇贷款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本外币的利差而波动,银行则随着国内外汇贷款需求的变化频繁跨境调拨资金。近几年,银行大量开发“﹢﹢人民币质押外汇贷款远期售汇”的“三合一贷款”或“人民﹢﹢币质押外汇贷款远期售汇+外汇利率互换”的“四合一贷款”,为企业提供财务管理服务。尽管这些贷款大都不能结汇,但其替代了当期购汇,也造成了银行结售汇顺差“被增长”。2010年末,国内外汇贷款余额为3359亿美元,较2002年末增加2370亿美元。从境外调回资金是银行外汇贷款的重要来源,方式包括减少境外有价证券投资和境外存放拆放,增加境外借款。从2009-2010年情况看,如不考虑境外贷款,银行从境外共净调入资金1186亿美元(见图2-21)。当然,银行减少境外资产运用,还有规避当前国际金融风险的考虑。
三、总结
本部分主要结合前文分析结果概括几点结论,同时在回顾前期工作基础上,提出下一阶段防范和化解跨境资金流动冲击的政策思路。
(一)主要结论
我国大规模跨境资金净流入与实体经济活动基本相符。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化的阶段,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制造业生产能力和出口竞争力明显增强,国际产业和资本大量向我国转移。大规模跨境资金净流入也是我国国内经济不平衡的表现,储蓄大于投资导致经常项目大额顺差,国内金融服务滞后导致对外资过度依赖。过去十年,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加,主要来源于进出口顺差、直接投资净流入、海外投资收益和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等合法合规的涉外经济活动,投机套利资金占外汇储备比例相对较小。同时,由于我国总体经济规模较大,金融市场不断深化,外汇储备充裕,承受跨境资金流动冲击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见图3-1)。
跨境资金流动状况与我国经济周期存在一定相关性。任何开放经济都有资本跨境流入流出的问题。而资本流动是顺周期性的:当经济处于上升周期时,生产和投资活跃,投资扩张往往需要大量资金,加之资本回报较高,跨境资金流入动力增强、规模上升;反之,生产和投资不振,则资本流入动力减弱、规模下降,甚至可能流出避险或寻找投资回报更高的地点。过去十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尤其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经济快速回升,是吸引外资大量流入的主要原因。这种顺周期的资本流动,增加了当前国内宏观调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需要密切关注、善加引导,居安思危、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