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官员经济学家展望十二五 货币政策目标将偏移

2010年11月12日08:3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央行 经济学家 十一五 利用外资 十二五 移民 候鸟式 国家整合 通货膨胀 资本流动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

发展新兴产业要解决四个战略问题

金碚在会上表示,中国以前过度依靠土地的发展模式现在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需要解决四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金碚说,我们现在都在说后金融危机时代,但什么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很不清楚。按照一些金融专家的数据来看,全世界金融危机确确实实已经被遏制住了,但是又可能还会产生第二次危机。金融危机为什么这么顽固,原因就在于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不仅仅是在金融领域,它实际上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无力支撑过度膨胀的金融泡沫。因为产业发展核心技术的创新方向不明,通俗地说就是不清楚到底什么值得投资,最终导致了投资人的信心基础崩溃,爆发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为什么金融危机过不去,是因为到现在为止美国仍然非常迷茫,由于实体产业发展仍然前途不明,金融投资的信心基础仍然不够坚实。所以美国还只能继续用超量宽松的货币投入来刺激经济。如果不回答实体产业发展路在何方这个问题,经济衰退和危机的阴影就将挥之不去。庞大的金融投资资金如果不明确往哪去这个问题,金融的投资就会飘忽不定,往哪投哪个价格就上涨,将会产生很多泡沫。

中国的产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也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中国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从实体产业层面来看,中国投资的环境、空间比发达国家要大。中国30多年来经济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实际上是基于独特的产业发展路径。我们经常讲中国经济发展靠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是对的,但是中国的财富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有一句老话叫资本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极大地依赖土地资源,包括能源和矿产,依托于土地和资源的开发投入。

中国从几十年前的贫穷的代名词,突然变成了充满财富的国家。怎么会变得这么快呢,其中土地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给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算一算账,他们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土地和各种资源的开发。

然而,当前应该看到,尽管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土地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越来越难以支撑可持续的发展。中国的产业必须要摆脱对土地资源的过度依赖。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国家提出了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里,要解决四个最重要的战略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要有资源环境战略。中国不可能停止工业化的步伐,发展仍然是硬道理,仍然是第一要务,所以必须继续推进工业化。中国不仅要成为一个制造大国,而且要成为一个消费大国,不仅要成为世界工厂,而且要成为巨大的新兴市场。在这个过程中,资源、环境的压力会更趋强烈。所以战略性的问题是必须要实现节能环保,开发新能源,新材料,这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内容。只有在这个方面取得实质性和全面性的进展,才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简单地说,中国发展工业,既要发展一些资源密集型产业,也要节能环保,这是一个战略问题。

第二个问题,中国竞争力的源泉必须改变。过去中国的竞争力主要依赖于低价格的资源,低标准的环境保护,低水平的劳动报酬,以这样一种办法来保证产业的竞争力,然而这一优势现在正在弱化,所以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式,要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制度优势这样一个新的源泉来支撑产业的竞争力。寻求和拓展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源泉是中国产业发展的决定性战略措施,如果没有竞争力什么战略都实行不了。

第三个问题,必须要继续推进机制体制的优化战略,实现机制体制的优化。我们想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战略总是有主观选择性,往往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这意味着政府的作用要强化。但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绝不意味着可以脱离客观规律而任凭主观意志摆布。在发展新兴产业中政府要发挥规划引导和扶持作用,但绝不可以忽略市场公平竞争而过度行政干预。

第四个问题,在实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还要实施自主性开发战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走更加开放,而不是封闭的道路。中国自主发展和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公平的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国外的人有一些误解,认为中国自主发展了,自主创新了就意味着要封闭了,不是的。中国发展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仅只是中国自己的事情,而且对世界也非常有益,特别是中国确定发展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具有非常强的正外部性,体现了中国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战略挑战所做出的极大努力。因此,中国发展略性新兴产业理应受到世界的欢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