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新华网坎帕拉10月16日电(记者田野 陈静)“不能提供国际市场需要的粮食,这是一种无形的损失,”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计划署)驻乌干达首席代表斯坦莱克·萨姆坎格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在世界粮价不断上涨的当下,世界粮食计划署主管粮食援助项目的萨姆坎格看到的似乎是更大的商机,而不是其他人预见到的危机,这种乐观主要源于东非国家乌干达农产品市场长期以来供难应求的现状。
“我认为,乌干达有提高产量的潜力,所以我们设定了每年在当地采购至少1亿美元粮食的目标,”他说。目前,粮食计划署每年用于从乌干达中小农户手中收购粮食的总金额约为5000万美元。虽然远未达标,这个数字已令乌干达成为继南非之后,粮食计划署在非洲的第二大购粮来源国。
他说,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长期难获满足。一方面,当地中小农户缺乏妥当的仓储设施,粮食收获之后难于储存;另一方面,粮食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难以达到相应标准。
“乌干达眼下面临的问题就是不能提供国际市场需要的粮食,这是一种无形的损失。同时,由于存储条件差,庄稼收成当中的40%不断腐烂。”
据专家估计,由于仓储、运输、加工等瓶颈制约,当地农户大约四成的收成都打了水漂。眼见市场行情一路看涨,粮食却只能烂在手里。为此,粮食计划署在乌干达各地区推出了一个试点项目,即“粮仓计划”。
最近,粮食计划署刚在历经20年战乱的乌北部地区启用了这样一座可存放6000吨粮食的粮仓。农户可以将自己的收成直接送进粮仓,以最低成本将其分拣、烘干,然后做一个选择:如果对时下粮价满意,可就地将粮食卖给粮食计划署
变现;如果认为粮价还会走高,也可索性转做期货,将粮食“寄存”于此,待日后价格上涨再出手。
不仅如此,如果选择寄放粮食,拿着联合国出具的收据,农户就可在当地银行申请小额贷款,转而投入再生产,待收成变现后再偿还银行。联合国无形中为中小农户又提供了一个“融资平台”,为农户减轻了因“囤积”造成的资金周转压力。
萨姆坎格说:“世界粮食计划署消化当地粮食的能力极具推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克服各种瓶颈,让农户与市场实现对接,这也将在真正的意义上刺激发展,为消灭贫困找到一条新出路。”
按照粮食计划署的规划,仅在乌干达,分布在各地区的这种多功能粮仓还有8座,其中有些已建成启用,有些仍在计划之中。一旦证明可行,粮食计划署将在更多非洲国家推广这种模式,让非洲这片种植条件得天独厚的大陆变成真正的“天下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