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粮商抢滩登陆中国市场 粮食定价权或被操纵

2010年10月12日11:3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粮商 中国大豆 1986年 路易达 粮食消费 粮食物流 粮食储备 粮食产量 粮食供给 粮食产业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跨国粮商冲击之下的国企使命

据《国企》杂志报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粮食消费大国,粮食安全对中国至关重要。

多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扶持、保护农业生产,以及惠农利农政策的颁布实施,中国成功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但长期仍然仅靠有限的土地、稀缺的水资源以及相对落后的农业技术来供养国民,今后中国的粮食供求必将难以保持平衡。何况,近年全球粮食供求偏紧、贸易环境恶化也使中国利用国际市场保证国内粮食供应的难度不断增大。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情况更糟的是,占国人粮食消费很大比重的中国大豆产业不尽如人意,振兴中国大豆行业提上日程。目前在中国小袋食用油生产67%已掌握在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等国外粮食巨头手中;全国97家大型油脂加工企业中,外资控制了64家,占66%,外资还占有中国进口大豆加工能力的80%。

大豆之外,国际粮商加紧布局,逐渐进入上游原料仓储、粮食加工、粮食销售各个领域。当国际粮商逐渐完全掌握中国粮食流通领域之后,将对中国粮食安全带来极大危害。

在这种背景下,要想与跨国粮商抗衡,仅依靠全国中小企业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依靠实力相对较强的国企,并且依靠大型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产业中发挥“非同寻常”的作用,主动出击,我们才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大豆困局引发安全担忧

大豆,在我国民众粮食消费中占有不小的比重。近年来,我国大豆行业已经通过数量方面的极高进口依存度、质量方面的转基因隐患和产业结构的外资高度垄断三管齐下,引发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

“按现在黑龙江大豆市场价,开机就意味着赔钱,只好停产。短时间停产尚能承受,如果长时间停产,企业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要想生存只能使用进口大豆榨油。”孙吴县联凯大豆加工有限公司生产厂长常文波无奈地说。常文波的无奈,反映出国产大豆的困境。

大豆,为五谷之一,原产于中国,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出去的。1936年中国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1.2%。

然而这样具有超强优势的行业,如今却不得不面对受人操纵、看人脸色的尴尬现实。“南美人种大豆、中国人买大豆、美国人卖大豆并决定价格”就是这种状态的真实写照。与这种状态相对应的是,9月7日在黑龙江闭幕的首届中国国际大豆产业博览会明确提出要振兴中国大豆产业。

大豆主产区的停工

中国大豆主产区、占全国大豆产量近一半的黑龙江省被称为国产大豆的“最后堡垒”。与沿海油脂企业直接加工进口大豆不同的是,多年以来,黑龙江省内的油脂加工企业采用的都是本地产的非转基因大豆,很少使用进口转基因大豆。

然而,这一不成文的共识在转基因大豆的围剿之下,面临严峻考验。据黑龙江大豆产业协会常务秘书长吴立强介绍,在进口大豆冲击下,今年上半年,黑龙江当地68家大豆加工企业几乎全部停产。许多油脂企业面临着豆价过高、开工就赔的尴尬局面,本地产非转基因豆油已经难觅踪迹。

业内人士介绍,中国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已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市场著名品牌“金龙鱼”、“福临门”等都在使用转基因大豆作为植物油的原料。近年来,国内大豆压榨企业纷纷兴建扩厂,厂址也大都选在沿海地带,逐渐放弃了东北大豆渠道。黑龙江农垦总局下属的九三油脂原本被称为坚定的“东北原生大豆”加工商,近年来也在大连、天津、广西沿海等地开设了几家工厂专门加工进口大豆,以摆脱生存危机。

据了解,就在目前黑龙江本土油脂企业停产、停购的同时,一些外资巨头却正在黑龙江省开始行动,与当地企业接触洽谈,准备以入股、兼并或合资等形式进入中国的豆类加工产业。

进口大豆挤占中国市场

豆油是中国最主要的食用油,约占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的40%;豆粕是重要的饲用蛋白原料,占国内饲料工业蛋白原料的60%左右;豆制品是中国主要的传统植物蛋白食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大豆在整个“食物”构成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07、2008年的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增长率分别达到了62.6%和76.3%。最近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4月29日,过去一年中国订购了2190万吨的美国大豆,与上一年同期的1820万吨相比,增加了370万吨,占到同期美国大豆出口订购量的58.6%。

由于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采用进口大豆,由此造成中国大豆产区出现卖粮难和播种面积持续下降的局面。外资对压榨环节的垄断,导致内资企业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

事实上,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2年取消大豆进口关税和配额限制之后,国外大豆就潮水般涌入中国。2005年中国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进口大豆3744万吨,比上一年增长21.5%;2009年进口大豆4255万吨,同比增长13.7%,创历史最高纪录。中国食用油的进口1986年至今增长多达200倍。2007年进口了838万吨,创历史新高。

形势越来越严峻

客观地说,中国对大豆的需求强劲增长,供不应求,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将持续存在。中国大豆的高度对外依存使得国内粮食市场深受国际粮价波动之害。

中华粮网信息事业部主编郭清保曾撰文分析称,在国内油脂原料进口上,跨国粮商利用其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和资金优势,已基本完成对中国大宗食用油压榨原料的采购控制,国内压榨企业都在以进口大豆作为食用油压榨的原料。在投资建厂方面,A D M、邦基、嘉吉、丰益国际等跨国粮商在全国近百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0多家企业持有股份,几乎控制了国内占60%以上的大豆压榨能力。

由于国内一些民营粮食企业资金有限,外资就以私下对民营企业投资、参股等隐蔽方式进入,规避国家政策监管。更为严峻的是,由于外资的低调和保密,它们对中国粮食产业民营企业的投资规模和渗透程度难以估计。跨国粮商利用其对原料采购的优势,使中国不仅在国际大豆市场上没有话语权,而且在国内大豆市场上也失去话语权,大豆进口时间、数量、价格被国外参股控股企业所掌控,国内油脂压榨业有被外资垄断的风险。

可以说,国产大豆的困局已经不仅仅是行业性危机,已经通过数量方面的极高进口依存度、质量方面的转基因隐患和产业结构的外资高度垄断三管齐下,引发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如果国内大豆产量越来越少,甚至完全依赖进口大豆,中国的大豆供应及饲料工业、畜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将面临不利局面,中国食品营养所需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来源也将存在受制于人的风险。

肆虐的转基因大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所向披靡的进口大豆均为转基因大豆。

与进口大豆相比,国产大豆的蛋白含量较高,但是出油率低于进口大豆。而转基因大豆和大豆油之所以能迅速占领国内市场,主要原因就是转基因大豆出油率高(一般在19%~22%)、成本低、价格低,而国产大豆出油率为16%~17%。据悉,大豆出油率每差一个百分点,加工10万吨大豆,效益相差1500万元。

豆农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美国、阿根廷、巴西的大豆漂洋过海运到中国,价格却比国产大豆还低很多?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在于种植方式不同、产业结构不同以及补贴等政策机制不同。

中国大豆多为散户种植,每户平均只有3.5亩生产规模,专业大户也只有150亩,而美国、巴西、阿根廷的生产规模在2200亩。两相比较,外国大豆成本平均每吨要低100~200元。

国际大公司还建立了从种植农场、贸易公司、港口、船队、加工厂甚至期货公司等覆盖“全产业链”的商业体系,占有市场的顶端优势。

此外,进口大豆的价格优势,还得益于当地政府的高额补贴。美国《2002年农业法案》生效后,美国农民每生产1吨大豆得到的政府补贴,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5.2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9.1美元。

与国外转基因大豆相比,中国大豆生产不具备成本优势;国产大豆的出油率较低,种植大豆收益较少。与外资“航空母舰”般的产业链比起来,中国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和散兵游勇似的油脂加工企业,形同“小舢板”。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