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为中原经济区助力

2010年10月14日09:2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累计 中线 排涝 通水 鄂竟平 建工程 干渠 防洪效益 大坝加高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坚持“四个重在”

找准助推中原经济区的抓手

近年来,我省围绕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千方百计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工程规划、征迁、施工、移民安置、配套工程建设以及联结价值开发等方面,坚持“四个重在”,做到了规划先进、管理科学、措施得当,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在全国南水北调东、中线7省市中树起了标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成为我省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经济力量。随着工程建设的继续推进和工程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将成为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它在工程建设中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成功实践,也将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一,科学规划,强化水质保护和生态文明理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败在水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确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应贯彻“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调水方针。据此,我省在规划阶段就把水质和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防治、面源污染治理、水土保持规划、水源保护宣传等工作,加强水质保护和生态文明理念。省政府下发了《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实施意见》,不断强化水源地的水质保护工作。自2003年以来,水源区3市、6县共关停并转污染企业773家,尤其是下大力气治理了黄姜种植—皂素提取这一传统产业。在水源区3省中率先关闭了所有的黄姜加工企业。我省还积极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引导库区广大群众科学施肥施药,提倡生物防治,推行无公害生产,减少库区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对水质的污染。确保丹江口库区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同时,还专门编制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护规划》,并已经国务院批复,项目总投资194.33亿元,其中我省27.5亿元。这些项目的落实,极大地促进了我省水源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些举措的实施,强化了水质保护和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大力实施科技攻关和管理创新,提升整体自主创新水平。南水北调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其规模及难度在国内外均无先例,在工程建设中遇到了一系列需要解决或者没有工程实例的技术难题。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们砥砺拼搏、自主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并将其转化为专利技术,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积极推广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去,提高了工程质量。如穿黄输水隧道工程。这是总干渠上难度和规模最大的控制性建筑物。为确保隧洞安全,长江设计院对穿黄隧洞因河床冲淤变化与地震引起的纵向变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隧道工程建设,保证了工程质量。穿黄工程是国内首次成功完成在砂层下做如此规模的输水隧道工程,多项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管理上下工夫,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在招投标方面,建立了招标专家评审制,克服人为因素、长官意志对招标工作的影响,通过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然后由中介机构组织实施技术合同,保证招标客观公正,确保一流的施工队伍进入河南的主战场,确保实现“建设一流工程、锻炼一流队伍”的目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了省长办公会、秘书长协调会、建设环境与征地移民联席会、工程项目现场协调小组四个层次的工作机制,理顺各个层面的关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展,为工程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升了我省整体自主创新水平。

第三,和谐推进移民征迁,以移民新村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需要征用我省土地60.3万亩,需要搬迁安置征迁群众和丹江口库区移民21.7万人。切实做好征地移民安置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积极稳妥地加快工程建设的需要。为搞好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作,省委、省政府制订并下发了《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实施方案》(豫文[2009]114号),提出了移民工作“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任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编制规划,精心组织实施,保证了库区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8月底试点移民顺利完成搬迁,移民群众正在逐步融入当地社会。目前,第一批移民6.49万人集中搬迁工作圆满结束。搬迁期间,迁安双方共出动搬迁车辆10859台(次),工作人员11586人(次),实际搬迁集中安置的库区移民76批、13761户、60886人(不含投亲靠友和本村后靠分散安置移民),圆满实现了“平安、文明、和谐”和“不伤、不亡、不漏、不掉一人”的搬迁目标。与此同时,第二批移民新村建设全面启动,新村“三通一平”已基本完成。

为了确保库区移民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省政府办公厅还下发了《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优惠政策的通知》,对移民搬迁安置实行全方位倾斜政策,营造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宽松环境;省政府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新村建设的意见》,通过高起点定位、高标准筹划,把移民资金同新农村建设资金、各项支农惠农资金和城镇建设资金捆绑使用,做到“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整合使用、各计其功”,促进了移民新村建设。将移民新村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上,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充分发挥移民政策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集成效益,引导移民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扩大移民就业门路,提高移民收入水平,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如2009年8月试点搬迁到中牟县刘集镇姚湾村的移民,目前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村里劳动力就业率比在淅川时高出近70%,通过培训劳务输出和自主创业的共有360人,人均每年可额外增加收入1万多元。同时还从丹江口库区试点移民村选出20名村支书、村主任,作为移民新村发展致富的“领头雁”,赴日培训21天。通过考察培训,让移民村干部了解掌握先进的农村、农业、农产品发展成果和技术,提高带领移民群众建好家园、管好家园和发展生产、创业致富的本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卢展工书记指出:中原经济区可以使我们整个工作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的这些举措,找准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构建中原经济区中的最新站位,成为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力量。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