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攀升 中国如何填平收入差距"鸿沟"

2010年09月19日11:3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鸿沟 李扬 替代理论 1983年 农民 宅基地使用权 基尼系数 城乡收入差距 2009年 地区差距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资料图片

“按照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贸易的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会获益,从而缩小该国的贫富差距,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斯金在世博会“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主题论坛上的这一番开场白,引起了众多在场人士的深思。

与全球化同步的,还有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虽然在此过程中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收入差距日益拉大。国内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吗?政府在其中又该有怎样的作为?

基尼系数一再推高

作为在中国“桃李满天下”(钱颖一、李稻葵均出自其门下)的著名经济学家,马斯金的疑惑在学术界有巨大反响。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指出,20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75(联合国标准认为0.4以上属于收入差距较大),还有学者认为2009年的这一数字已经到了0.5,“总体而言,中国的贫富差距已超过合理界限,目前的收入分配不能令人满意。”李扬说。

学术界认为,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很多,在初次分配层面主要有六个:如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相对下降、技术进步和资产收益率提高造成劳动报酬下滑以及城乡、地区、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企业收入差距的拉大。在这其中,李扬认为要重点关注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因为它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度高达40%。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回顾了改革开放至今的城乡居民收入比:1978年这一数据是2.56,其后随着农村率先进行改革,到1983年这一数据降至1.82。上世纪90年代初期城乡居民收入比总体变化不大,但到了1999年,随着重工业增速超过轻工业并引领工业化进入中后期,这一数据明显攀升,到2009年已变成3.33。

“我们考察了与城乡差距有较高关联的地区差距,从各省的平均工资等指标看,可以发现地区差距本世纪初以来趋于平稳并开始下降。这给了我们一种想象空间:只要把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90年代初的水平,中国的基尼系数将回落到0.4以内,而这并不是不可企及的任务。”李扬说。

扭转这一现象的转折点已经到来?

针对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反差,马斯金提出了一套替代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也有高技术的管理层和低技术的生产工人。而全球化的结果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往往选择与发展中国家的管理层及技术人员合作,而附加值最低的制造环节由生产工人执行。这样一来前者确实享受到全球化的好处,而后者的收入很难提高,于是贫富差距就被拉大了。

除了马斯金提及的原因外,对于中国来说,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农民工的大量存在。农民工没有组织、缺乏谈判能力,因此经常有拖欠、压低该群体薪酬的事情发生。“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在一定阶段不但没能消灭城乡二元结构,反而产生了新的、双重的二元结构。”李扬说。

不管马斯金还是李扬,均认为收入差距拉大是阶段性现象,在未来不可持续。“当城市化、工业化到一定程度时,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可以扭转。”李扬表示,他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已有初步观察,认为城镇化率达到45%时就是这样一个转折点,过了转折点后城乡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46.6%。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转折呢?李扬认为,首先是城市地区的工业化已初步完成,各项商务成本趋向提高,资本和劳动力不再单向集中,而是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此外,第三产业的崛起也使得城市优势消失,在发展三产方面有时农村条件更加优厚,这会导致配置在乡村的资金收益率有可能比城市更高,比如李扬就观察到很多企业在上海郊区的崇明投资养老事业。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