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价格指数“打架” 专家:统计口径不同造成

2010年08月20日08:5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夏敏 打架 蔬菜 价格指数 价格调查 统计口径 价格涨幅 价格同比 价格下跌 CPI指数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百姓故事

近来物价上涨的压力不光反映在数字上,也直观的体现在“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家住北京朝阳区新源里小区的夏敏(化名)今年55岁,据她粗略记账,上个月,她家光买蔬菜就花了380元。而两年以前,这个数目大约是两口之家半个月全部的生活开销。

夏天来临的时候,夏敏家里少了一道凉菜———拍黄瓜,“做拍黄瓜就指着大蒜提味儿,太浪费了”,她说。她的父母、80多岁的老两口戒掉了每天早晨的煮鸡蛋,改吃烧饼和油条。

两口之家买蔬菜月花380

夏敏和爱人郑先生都是某国企的退休职工,两个人每月养老金加起来不到4000元。上个月,她家两口人的总花销为1250元。

据夏敏介绍,2008年,她和爱人每月食品、日用品的花费大约是700多元,除了肉、菜、调料,还包括买卫生纸、牙膏、肥皂、浴液等。

而上个月,她家光买蔬菜就花了380多元,买肉又花了400多元,“和前两年比,蔬菜钱能抵半个月生活费了。”

“不省没辙”,几年间,夏敏见证了物价的飞涨。两口子都爱吃土豆丝,爽口又方便,儿子带女朋友回家也爱吃。她说,早些年土豆5毛钱一斤,两年前涨到了七八毛;现在,好的土豆要两三块钱,差的也要1块多。

不光夏敏两口子,夏敏的父母、80多岁的离休老人也加入了“省吃俭用”的行列。

夏敏的父母原先每天早饭都吃煮鸡蛋,雷打不动。前几天,夏敏以每斤4.68元的价格,买了一些鸡蛋给老两口送了过去,却发现二老已经改吃烧饼和油条了,鸡蛋只有做菜时才吃。“鸡蛋涨到4块时,我们早饭就戒了”,夏老先生告诉女儿。

夏敏还发现,炒鸡蛋西红柿时,二老和保姆三个人原先要打5个鸡蛋,现在减为3个了。

每晚遛菜摊“抢”处理菜

在夏敏的印象里,去年秋天,菜价开始明显攀高,“后来一直起伏着往上走”。

她的另一个法宝是每晚收摊前抢些处理蔬菜。她说,家附近的农贸市场收摊时,菜通常会便宜很多。超市晚上也会将有些烂、不新鲜的菜放在塑料袋里拿出来卖,挂出“处理”的牌子。比如有些烂了的西红柿,叶子发黄的菜、发蔫的瓜,比新鲜的便宜不少。

她说,要是在早两年,这些菜摊前挑挑拣拣的都是些中老年人;但这一阵子,她发现很多年轻人也热衷于挑拣处理蔬菜了,“这就说明菜价实在太高了。”

夏敏还发现,有时候老同学、老同事来电话聊天,原先都是聊儿女,现在不聊了,“都改成聊菜价,聊怎么做菜实惠省钱了。”

吃蒜量减五倍戒掉拍黄瓜

夏敏是老北京人,每年夏天,家里饭桌上都缺不了凉粉。郑先生爱喝口小酒,晚上惯常就一盘拍黄瓜。不过,今年两口子将这两道菜都“戒”了。

“蒜实在太贵了”,夏敏说,凉粉和拍黄瓜都要靠大量的蒜提鲜,但在她眼里,时下的蒜实在是“奢侈品”———八九元1斤的价格,“都跟生肘子一样贵了。”

每日掌勺的夏敏,缩减了家里各样菜的用蒜量。她估摸,吃蒜的量比起原来大约缩减了5倍。每次买蒜,三四头蒜够吃一个星期,现在一个月还剩些。家里拌凉菜时,调料尽量改用了糖醋、麻酱。

她说,看到热播的电视剧《鲜花朵朵》里的“大朵”开饭店,将饭店布置成东北的样子,摆了土炕、桌子,还挂了两辫大蒜,她和爱人不约而同地指着电视里的蒜说“这得值不少钱吧”。

夏敏相信大蒜的价格很快就会降下来,“国家会想办法的”,她说,自己现在不吃蒜,主要是怕降价之后觉得太亏。本报记者 温薷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