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美国当地时间8月17日,美联储一举买入了25.52亿美元美国国债,以求保证金融系统中的货币供应量,这是美联储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增持国债。为了消除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去年3月至10月期间,美联储曾购入总额3000亿美元的国债,以压低借贷成本。美国此举被舆论视为重启“量化宽松”,美国经济未来走势更加扑朔迷离。
有病还是没病
美联储这一动作立刻引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质疑声,联系到此前出炉的一系列低于预期的美国经济数据,全球投资者不免要问一句:“美国经济真的病得不轻吗?”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担忧声,美联储的高管们则相当“淡定”地表白“美国没病”。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纳拉亚纳·科切尔拉科塔当日称,“美联储的决定让市场投资者认为经济形势比他们预计的更加糟糕,但我认为这种想法是没有根据的。”科切尔拉科塔解释称,“美联储之所以决定增持美国国债,是因为长期利率快速下滑导致越来越多人偿还抵押贷款,这导致美联储资产规模缩水超过预期,为了扭转这一趋势,美联储才决定增加购买长期国债。”
同时,科切尔拉科塔指出,美国经济正在温和复苏,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2.5%,明年为3%。
治标不治本
然而,美联储这样的“澄清”并不能完全打消人们的疑虑。目前,整个美国金融市场上是靠西方中央银行联合一致的低利率来维持流动性充足,而不是靠市场信心的恢复。因此,要说美国金融体系恢复元气还远远谈不上。
美联储顾问马克斯·布罗米尔昨日在世界经济学大会上表示,美联储之所以采取购买长期国债,是因为在危机之初,美联储为救市而购买的抵押债券逐渐到期,而政府经济刺激目前还不能退出,因此美联储选择购买风险更加低的资产来替代抵押债券。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形象地指出,“美联储增持美债犹如为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进行输血,但问题在于美国金融机构的造血功能已经损坏,要修补肯定不能只借助美联储的一方力量。”
同时,孙立坚还指出美联储增持国债的另外一层涵义,“近期中国减持了美国国债,这对于美国国债的价格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为了避免美国国债价格走低,甚至其他国家纷纷效仿中国的减持行动,美国用增持来表达它对美国国债价格的信心。这好比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力挺股价。”
“美联储增持美债的确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孙立坚指出,“美国要保持市场的流动性,要确保金融机构的坏账率下降,都要建立在美国实体经济走稳的基础上,并非靠美联储的输血可以顺利过关的。”
孙立坚同时指出,美联储也只能通过在货币政策上的“松绑”、“输血”来为美国经济打“镇定剂”,即便它知道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活儿,那也不能“越权”。
加息尚遥远
鉴于美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以及美联储的增持国债行为,市场对于美国加息的预期也越来越远。
布罗米尔表示,目前美联储的政策是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较低的利率,相信在一年到一年半这种政策不会改变。布罗米尔指出,美国经济通缩压力不断加大,如果出现通缩将对美国房地产市场及房贷市场造成严重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经济是否会出现二次探底难以预测。
孙立坚则表示,美国要加息必须通过以下“体检测试”:美国的申请失业救济率下降、新房开工率上扬、房屋销售价格上涨等重要数据都呈现连续三个月的明显好转。如果这样的数据可以保持半年,那么美国政府才会考虑加息措施,但现在看来还有些遥远。
同时,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美联储并不能平复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忧虑,紧盯美国经济的全球经济复苏脚步也可能因此而放缓。对此,全球避险资金短时间内还会呈现回流美元,从而使美元走强的状态。但市场人士认为,这是一场美元多空的PK赛,从中长期看,美国经济疲软的状态,致使美联储不能不重启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目前扩大的贸易逆差和恶化的经济复苏前景,都表明美元的攀升之路艰难重重。(赵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