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题为《虚假数据引发的“口水战”还在继续有多少空置房仍无权威结论》的报道 指出,“关于全国具体有多少套空置房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结论。《经济参考报》记者向国家统计局求解真实的空置房数据,国家统计局给予回复,但并未提供具体数据。当记 者向中国指数研究院、戴德梁行、中原地产等机构求解这一数据时 ,也未能获得一个全面的数据。”报道一出,立刻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与讨论。
“虚假数据可怕,没有数据更可怕”
“博论天下”说,我们国家要调控楼市,要调整经济结构,都需要数据和信息支撑,百姓作决策,也同样需要数据和信息支撑,除了保密的之外,影响民生的数据老百姓应有知情权。虚假数据可怕,没有数据更可怕。因为这样,决策部门在盲人摸象,老百姓也在盲人摸象。
另有网友称,空置房数据,不单是现有楼市调控政策的依据之一,也是今后房产税和物业税开征的重要基础,如果这一数据像谜一般,一系列调控无疑是盲人摸象。虚假数据扰乱视听让人不安,但这不可怕,可怕的是部门失语。
这位网友说,相关部门不披露空置房数据,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如何统计空置房数量至今没有定论,空置房概念也不明确;另一方面,大量的小产权房、非开发企业所建的房屋等长期以来处于监管空白,没有纳入统计,因此统计数据很不完整。其实,不公开空置房数据后果更严重,不仅开发商会盲目投资开发、捂盘惜售,而且宏观调控精确度不够,不能盘活存量、减少闲置、增加供给。
“拿空置房说事意义不大”
也有网友持不同意见。有新浪博友称,无论数据是否准确,也不管信息来源是否属于“ 空 穴 来风”,但客观上存在一定数量的空置房必然是一个现实,没有必要如此“热火朝天”地过度渲染。
不论有多少空置房,其实都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也不能由此得出房价高或低的直接因果关系,如果不是房地产商人刻意 “ 囤积居奇”,那么就不与房地产市场价格或交易行为产生直接逻辑关系。
房价是高是低,房地产商人是否降价销售,这主要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当然也与国家调控政策力度和持续性有关,但与空置房多少并无直接关联。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商品的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供求关系失衡必然导致价格失衡,同样买房子的人多了,需求上去了,价格自然就会上涨,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然,买房的人可能是自住(属于刚性需求),也可能是为出租(属于投资需求),更有可能是为了将来出售以获利(属于投机需求),但需求就是需求,只要是合法购买就属于正常市场行为。
国家调控抑制投资和投机需求,但不管如何抑制总会有投资和投机,因为投资人和投机人都会对市场趋势有研判,也会意识到风险存在,在考虑到风险情况下甘冒风险和损失而进行购买,这也属于正常市场行为。因此,拿空置房说事意义不大。
“楼市调控的鞭子应重打空置房”
“乐观宽容”说,中国的楼市处于一个怪圈, 一边是商品房紧缺,一边是商品房空置率攀升;一边是有人几套房,一边是很多人没有房。楼市的冰火两重天,正好凸显了中国社会财富的不均衡性和中国楼市政策的弊端。
当前,楼市调控必须要找到重点,对症下药,空置房应该成为调控的聚焦。打蛇打七寸,空置房正是楼市泡沫的“七寸”。这么多的空置房哪来的,主要原因还是可供买房的贷款多了。
住房顾名思义是用来居住的,这是它的本质属性。空置房的投机者改变了住房的属性,住房的属性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了营利性。拿老百姓的居住权作为牟利的手段,这是极不道德的。所以楼市调控的鞭子必须打在空置房上,才能达到房屋调控的实效。当前应该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调控政策,抑制住房投资投机,提高商品房投资投机的门槛 , 同时要运用税收、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缩减现有空置房的数量。说简单点,就是拿出方法,制定对策,使空置房的投资投机者得不偿失,入不敷出,促使他们加速消化空置房。
(记者 韩丹 整理)
(责任编辑:王思翔)
|